摘要:在出任中国国家元首后的首次出访中,习近平访问数个非洲国家,其中包括坦桑尼亚、刚果共和国和南非。在南非,他还出席第五次金砖国家首脑会议。习近平此行体现出非洲在中国对外和经济政策中越来越重要。 |
第三,中国政府严重插手对非洲经济区的规划。
这种说法太过夸大了。中国政府已经表示要通过在非洲建立经济、贸易和合作区(ETCZ),发挥类似于中国国内经济特区的作用,来支持发展中的非洲国家。中国投资者和公司与非洲领导人展开合作,努力开发专门为非洲量身定制的经济区,然而对这些经济区的规划或者如何运作,中国政府没有大量插手。虽然一些中国公司严格讲是国有公司,但这些公司仍享有高度自主权。
第四,在非洲的中国公司只雇用中国工人。
错误。劳工条例与章程通常是由非洲国家的政府负责制定,并且它们贯彻了对经济区内中国劳工与非洲劳工比例的规定。在大部分经济区,非洲工人都要远远超过中国工人。
此外,引进中国工人实际上反映出许多非洲国家缺乏技术工人。结果,中国公司经常被迫引入中国的技术工人以担当一些管理性的岗位。这虽然不幸但不能将此归罪于中国。
第五,中国公司无视非洲的劳工法。
不真实。中国公司经常受到不当用工行为以及违反劳工和环境法的指责,而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开发商与公司都遵守了非洲国家政府阐明的法律。这里真正的问题在于,许多非洲国家没有足够的劳工保护法,使非洲工人很容易受到伤害。中国公司可以通过遵守高于法律规定的标准来改善自己的形象,有某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正力促它们这样做。
虽然中国对非洲的参与也许并非完全没有私心,但说北京仅为追逐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非洲人的利益,这样说有失公允。在许多情况下,中非间的合作与互动的确是互利的,将中国描述为“现代殖民者”充其量是过分简单化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