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发表亚太政策演讲,称“中美关系对于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内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但是,随着希拉里的离任,奥巴马2.0时代的美国全球战略真的会再次转移么? |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3月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发表亚太政策演讲,称“中美关系对于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内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2009年底,美国正式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无疑是该战略最为积极的“推手”。但是,随着希拉里的离任,奥巴马2.0时代的美国全球战略真的会再次转移么?
“重返亚太”成了挑拨离间的代名词
希拉里外交的主要标识是“巧实力”,但是其在“重返亚太”中的运用并不太成功。
有媒体认为希拉里只是小聪明,缺乏一种大智慧,在她卸任时,还有美国媒体为她的“巧实力”战略打了负分。《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希拉里所倡导的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其实并没有给地区带来稳定,反而成为了挑拨离间的代名词,一时间,东亚各国剑拔弩张。专家指出,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的基础是亚太的稳定,而一个不稳定的亚太,一个“愤怒”的太平洋是不符合美国根本利益的。
“重返亚太”一直都带有很明显的“希拉里色彩”,有分析指出,很多针对亚洲的决策都是出自希拉里和前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之手,而奥巴马则在某种程度上“插不进手”。
希拉里卸任后,与其风格迥异的约翰·克里出任美国国务卿,他曾明确表示,“不应该把中国推向我们的对立面”。专家指出,虽然美国还会将亚太地区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但是会采取更加艺术的手法与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交往。
重新认识到欧洲的重要性
与高举“重返亚太”大旗的希拉里首访亚洲不同,克里选择了欧洲和中东国家。
欧洲媒体指出这是美国全球战略再平衡的一个开端,由此看出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内欲加强与欧洲盟友的关系。
而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拜登的发言似乎也印证了这点。他说,“欧洲仍然是美国不可缺少的头号伙伴”,并表示他和奥巴马总统都认为“欧洲是我们与世界其他地区接触的基础”和“展开全球合作的催化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