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要闻

莫言故乡高密:被诺贝尔奖改变的小城【4】

2012年12月20日15:27    来源:北京晨报    岳亦雷    字号:
摘要:东依海滨名城青岛,西靠世界风筝都潍坊,秦代就已置县的小城高密,原本只是一座出了山东省几乎就没人知晓的小城市,人口不足百万,静静地、默默地,按着自己的节奏生活。这里是当代作家莫言的故乡。

  红高粱节主打莫言牌

  高密与红高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史料记载,红高粱是高密人民最早自觉种植的农作物之一。苏轼曾在《黍麦说》中记载:“吾昔在高密,用土米作酒”,这里所说的土米就是高粱。红高粱成就了高密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名人晏婴、郑玄、刘墉都出自这块土地。

  上世纪70年代之前,高密一直大面积种植高粱。抗日战争期间,成片高挺茂密的高粱被抗日武装称为“青纱帐”。漫长岁月里,高密的“红高粱”逐步升华为高密人的一种象征。上世纪80年代,莫言创作《红高粱家族》,成为红高粱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此后,张艺谋根据小说拍摄了电影《红高粱》,在世界影坛刮起一阵红高粱旋风。

  如今,高密大地上已不见随风摇曳的高粱地,农民地里多是玉米、小麦和蔬菜。印象中的青纱帐,现实中早已不复存在。“主要是高粱没有玉米值钱。”老农一语道破。如今,高密的经济支柱是纺织、化纤、服装、机械制造等,并且在快速城镇化,2011年已跃居全国百强县74位。

  经济发展了,但高密一直缺乏自己独特且强大的品牌。“出去一说高密都不知在哪儿,但一说红高粱就知道”曾是很多高密人的尴尬。

  2010年开始,高密策划了一年一度的红高粱文化艺术节。首届晚会上,除莫言外,还邀请了毛阿敏、孙楠、冯巩、张惠妹等大腕儿。不过第二届,大腕就很少了,文化艺术节几乎变成农村土特产展销会,让人尴尬。

  当地一位朋友告诉记者,前两届都是在9月份举办,今年一直拖着,“估计是看没有效益和效果,不打算继续办了。”不过,天降一诺奖,老天助高密,“这下肯定得办了,而且肯定要大办了。”

  高密市委领导也向记者证实,“红高粱文化节今年肯定办,而且莫言肯定是主打戏。”毛维杰也透露,今年无论规模还是形式,肯定会围着莫言转。

  莫言获奖后,当地报纸透露了当地官员的发展战略,“怎样让莫言品牌扩大高密的影响力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事后,高密市长也表示,高密将着力打造“三贤四宝,莫言家乡”文化旅游品牌,挖掘莫言“红高粱”文化旅游资源,加强莫言旧居和莫言文学馆等场所的保护建设工作,尽快将高密的旅游文化品牌推向世界。

  市长口中的“三贤”就是晏婴、郑玄和刘墉,而“四宝”是高密的“民艺四宝”:扑灰年画、剪纸、泥塑和茂腔。未来,高密还计划打造红高粱文化园,电影《红高粱》里的大片高粱地、造酒坊等场景将被复制。无疑,“莫言家乡”这一品牌将会是高密未来的重头戏。

  晨报记者 岳亦雷/文

  王巍/摄

分享到:

(责编:冯慧)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