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2年12月初,香港启德机场。工作人员将包括兵马俑、金缕玉衣在内的22箱国宝级文物,安放到台湾华航货机后,飞机平稳地飞向台北。在两岸分隔40余年后,大陆文物首次飞越海峡,赶赴台湾同胞盼望已久的“约会”,拉开了两岸文物交流的序幕。 |
1992年12月初,香港启德机场。工作人员将包括兵马俑、金缕玉衣在内的22箱国宝级文物,安放到台湾华航货机后,飞机平稳地飞向台北。在两岸分隔40余年后,大陆文物首次飞越海峡,赶赴台湾同胞盼望已久的“约会”,拉开了两岸文物交流的序幕。
两岸文物交流20周年、两岸开放交流25周年之际,此次“破冰之旅”的亲历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名誉副会长许青松接受了笔者的专访,讲述了这段并不如烟的往事。
选最好的文物去台湾
1991年,52岁的许青松从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研究室调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接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筹备首次大陆文物赴台展出。
“在两岸相互敌对的年代,台湾当局管大陆地区的文物叫‘逆产’,而大陆则称1949年文物迁台为‘劫掠’。”许青松说。
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台湾文化界人士呼吁当局立即修改有关规定,放行大陆珍宝到台湾展出。
在两岸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台当局于1992年通过“大陆地区物品管理办法修正案”,放行大陆文物赴台展出。当年10月,“大陆古物珍宝展”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台湾承办单位为展望基金会。
国家文物局随即召集有关专家讨论选什么珍宝去台湾,最后大家一致通过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的文物。“在这次赴台文物展中,我们从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调集了包括将军俑、士兵俑和战马俑在内的10尊陶俑,通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集了中山靖王金缕玉衣以及长信宫灯等重要出土文物。”许青松说。
如同见到心仪已久的情人
1992年12月1日,许青松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邵宗搭乘华航班机飞抵台北。“舱门一开,我一眼看到展望文教基金会的负责人李庆华、李庆安兄妹站在登机口迎接我们,当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这片陌生的土地一下子变得亲近了。”
次日,两位大陆文物专家与李氏兄妹及部分台湾文博人士共同前往桃园机场,迎接22箱、110件大陆文物,并进行验关工作。“在文物抵达前,有台湾媒体造谣说,大陆来台文物是赝品,还说兵马俑里藏着真人。随着现场文物的开箱,这些谣言不攻自破。”许青松说。
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台湾专家看到文物后的激动。当时有台湾记者问参加验关的台湾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林叔心“有何感受”。林女士回答说:“我非常激动,非常紧张,就像要见心仪已久的情人一样。”
3天后,“大陆古物珍宝展”在台北市外双溪的玉山庄艺术馆展出。主办方原本只邀请了500位嘉宾参加开幕式,但现场却挤进了2000多位希望一睹为快的各界人士。
这次展览在台持续了6个月,共吸引了38万人次前来观展。台湾媒体用“盛况空前”、“万人空巷”来形容展览的盛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