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回望过去,一个个抽象的数字,在一幅幅发展的蓝图中开始变得鲜活:中国经济增速适度放缓了,粮食增产了,物价涨幅降了,人民收入提高了,就业人数增加了……此时此刻,数字不再是冰冷和枯燥的,而是带有温度和期盼的。 |
1.7%: CPI涨幅降了仍要保持警惕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这样一个数字:2011年7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与此相比,今年的CPI涨幅可谓温和。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发力下,一路飙升的物价终于回落。1.7%,10月份,CPI的涨幅跌到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再度破2。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以来CPI指数上升幅度减小很多,但仍是在高位上的小幅增长,物价难以回到几年前的水平,民众为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当前,输入型的通胀、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以及目前整个通胀的一些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合力推进了物价上涨。
【点评】对于这种伴随着增长而出现的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措施不让其肆意蔓延。只有保持未来物价稳定,才能为宏观政策的调整腾挪空间,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15.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GDP
对于中国广大的农村居民来说,15.4%,是个开心数据,这是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同比名义增速,这个速度不仅超过了GDP增速,也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这个速度从何而来?2011年以来,众多地区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规范了津补贴,国家还提高了居民个人所得税征收的起征点,有力地促进了收入增长。口袋里的钱多了,老百姓改善生活的底气更足了。现在,城镇居民平均每家拥有2部手机,10个家庭拥有8台家用电脑;农村居民每百户平均拥有电冰箱61.5台。
【点评】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最实惠的。虽然连续3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但实际城乡居民的收入金额差距仍然很大,当前,尤需通过政策利好,持续“给力”农民增收。
1024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024万人,这是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14%,新增总量为200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还是稳定的。
但是,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的影响不容小觑。从地区看,东部地区,比如江苏、上海等地城镇新增就业的增幅低于往年,占全国增幅的份额也降低了;从企业用工需求来说,也有一个平缓降低的过程。另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今年,高校毕业生近700万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呈现相互交织状态。
【点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叠加、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交织的基本状况难以改变,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人们期盼着,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一条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同步发展的就业新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