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从文化方面,报告讲到小康社会的时候特别提到了文化软实力的显著增强。您怎么看?
张翼:文化软实力的显著增强,有赖于真正使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成为民生之本的文化。一个具有文化软实力的社会,是民间文化充满张力与活力的文化,而不仅仅是阳春白雪的文化,更不是上层社会独享的文化。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
京华时报:如何理解小康社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
张翼:十八大的最大创新,就是对“五位一体”发展模式的强调。因此,要把经济生活的改善与政治民主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将小康社会理解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理解为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理解为一个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生态生活都需要全面改善的社会。
京华时报:小康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张翼:报告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把每一个项目的上马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在一起,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结合在一起,对预备上马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社会风险考察。
□难题待解
收入分配体制没有理顺
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理顺收入分配体制、健全社会成员的公平流动机制,在制度上完善各级政府的决策机制,继续凝聚人心,团结发展,在发展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解决我们遇到的难题。
京华时报:改革跟小康社会实现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小康社会当前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张翼:改革开放与小康社会的发展要密切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相协调。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加快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体制改革过程中,创新发展新模式,全面理解小康社会的准确含义。而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理顺收入分配体制、健全社会成员的公平流动机制,在制度上完善各级政府的决策机制,继续凝聚人心、团结发展,在发展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解决我们遇到的难题。
京华时报:此次为何修改两大指标,即GDP和人均收入指标?并限定了前提?比十七大的前提有哪些变化?相比十七大的要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难度是否更大?同时增加了人均收入这一要求,为什么?原来指标的制定?小康指标的变迁反映了什么?
张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翻两番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以往,在求得国内生产总值翻番过程中,没有很好顾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出现了有增长但却没有发展的困境,衍生出了收入差距过大的弊端。因此,十八大报告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翻番与城乡人均收入的翻番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目的就在于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本报记者张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