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中国聚焦:老龄化的中国直面养老困境【2】

2012年10月23日09:32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介绍说,他和他的老伴早在2004年就已经登记申请“一福”的床位,直到2011年才入住。他承认,住在“一福”的老人大都是离休干部。

张敏儒老人是中国书画协会副会长,他和老伴已经入住“一福”7年多。张老介绍说,每个房间都配有电视、电脑、冰箱、洗衣机、饮水机和宽带,公共区域还有形体室和健身房。他说这里环境好,空气好,而且每月费用不足2000元。

民营机构举步维艰

据北京市民政局统计,目前,全市养老院有床位8.2万张,有老人入住的床位仅4万余张。而实际上北京市需求为12到15万张,每百名老人的平均床位为2.8张,离国际标准“百名老人5张床位”还有很大的距离。

数据显示,全国老年人共需养老床位800万张,而目前仅有266.2万张,床位缺口达近540万张,远远不能适应机构养老的发展需要。

然而,就北京一地来说,空置近一半的床位多位于郊区偏远地方或者市区内环境较差的养老院,公办养老院和市区较好的民办养老院则时常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很多家庭逐渐抛弃了在家养老为孝的旧传统,为老人选择设施、环境相对较好的养老院养老,许多老人由于子女工作生活繁忙、出国不在身边无人照顾,也主动要求到养老院安度晚年。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认为,养老院应当成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最合适的养老场所。但是寻求一家合适的养老机构很不容易:条件好的地方,不收有精神障碍的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些地方接受失能、半失能老人,但每月费用动辄过万,使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中国社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张展新认为,公办养老院排不上队等问题反映出中国养老服务供求的矛盾。当前,由于立法和政策制定滞后,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而公办养老机构受益于政策优惠,但数量十分有限,最终导致公办养老院供不应求、民办养老发展不起来。

“民办养老院没有土地,只能靠租地,土地补贴目前还无法拿到,因此高额的租金成为发展民办养老院最大的负担。”王小龙说,除此之外,行业利润低、行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护工流失率大也是民办养老院面临的问题。

(责编:冯慧)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