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的妈妈
“有事我们都爱找易书记”
一所好学校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奉献。南师附小有教职员工四百多人,几乎每天都有教师在个人或家庭上遇到或这或那的困难和麻烦,而且南师附小,女教职员工占了四分之三,因此教育教学之外的“家务事”要比一般的学校要多。
易云天生就有一副热心肠。她关心他人,别人的事甚至比她自己的事还重要。她乐意为大家排忧解难,对教师的困难疾苦关怀备至。黄宗论老师告诉记者:“无论是心里有疙瘩,家庭有难处或是工作上有困难,有事我们都爱找易书记。”
每一个老师新婚,易云总会到场祝贺;每一位老师生病,易云都尽量抽出时间登门慰问……多年来,她劝和了好几对夫妻,解决了无数教职工子女入托和升学困难,每逢有教师生日,她都不忘记赠送一份生日蛋糕券;每逢节假,她也坚持走访慰问学校的军烈属和省市劳模。
原办公室主任何兰妹因公致伤成为植物人。住院期间,易云几乎天天守在病床前,不遗余力四处奔走为何兰妹办工伤、讨补助、争待遇。在易云的努力下,拖了数年的护理费兑现了,当易云亲手把争来的数万元交给何兰妹的爱人时,在场所有人的眼里都泛起了晶莹的泪花。
徐国宣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但是,妻子没有工作,还要要赡养双方父母,一个年仅12岁的女儿又不幸患上尿毒症,家庭特别困难。数十万元的透析和换肾费用让这个家庭束手无策。易书记在第一时间组织全校师生捐款6万余元,在徐国宣最困难的时候代表党组织雪中送炭。钱虽然不多,但是这事不仅仅只是感动了一位骨干教师,更是温暖南师附小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
多年来,凡是教职工患病住院,易云都会和党政领导一起前往医院或家里看望和安抚。张老师分娩了、余老师患疑难病、黄老师摔断了手、李老师开刀,易云总能在百忙中抽出些时间来,利用自己的人脉,到处找专家、联系医院为其诊治比自己的事还上心。
数万孩子的奶奶
“把孩子交给易书记我最放心”
“关爱每一个学生,决不放弃一个后进生。”易云三十七载的教育历程始终有着这一份坚持。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易去总会组织校党委成员热心帮助,或者给学生们申请困难补助,使这些学生家庭度过难关;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她总会耐心教育,甚至很多曾经的后进生都和易云成为了好朋友。
为确保让真正的贫困生得到应有的帮助,易云对上级分配的捐资助学名额不仅亲自安排并落实,同时还组织校领导与贫困学生结成对子,给贫困学生赠送学习用品和相关资助。近几年来,她还在全校组织开展了“爱心助学一日捐”活动,组织全校师生扶贫帮困送温暖,这成为了南师附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还建立了特困生档案,在同学中开展互助活动,同学和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都给予特困生热情地帮助,让特困生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
或许是天生,或许是三十七年的职业熏陶历练,她的心身中始终有一份“童真”和“童心”,每每遇到孩子的一些问题,她总能以孩子的视角和语言与孩子们进行沟通。
某日,易云办公室突然闯进一个学生,孩子一进门就哭着向正在紧张工作的易云提出强烈抗议:为什么校运会拔河比赛有学生喝了“红牛”饮料,作为校长不制止?
面对这位个性偏激且有些“荒唐”的学生,易云没有生气或责怪孩子的冲动无礼,反而和颜悦色地表扬他是个关心集体好孩子,并和他一起耐心讨论“红牛”是不是兴奋剂的问题。短短几分钟,不但使这位学生心平气和的走了,还高高兴兴地下去做同伴的说服工作。因为所谓“兴奋剂”让他们班输掉了比赛,操场上不仅抗议一片,而且哭成一团。此时的易云也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来到比赛现场,来到孩子们身边,并让孩子们在不服输的气氛中进行接下来的比赛。
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的独角戏,除了老师,家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2007年,在人们还对新校区的办学效果持怀疑和观望阶段,易云就独创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她把家长请进学校,让他们走近教师、走进校园、深入课堂。为家长了解学校、拉近家校距离、倾听各方意见建立平台。通过此类活动,无数家长表示,很庆幸自己的孩子能在南师附小上学,更是拉着易云的手说:“把孩子交给易书记我最放心”。
这就是易云,在学校,她就是一位好大姐,好妈妈,好奶奶。
这就是易云:
一个淡泊名利,廉洁从教,对同志关怀无微不至的好领导;
一个用人格魅力,团结友爱,把大爱传播并使之在南师附小蔚然成风的好书记;
一个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教育工作默默耕耘了37个春秋的优秀中国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