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国防大学专家:黄岩岛争端背后的美国身影 【2】

2012年07月13日08: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美国真正的战略意图是获取渔翁之利。重返亚太需要借助盟友的支持才能实现,但怎样借助还是大有学问。如果太平洋总是风平浪静,那些小国便不会倚重美国的保护伞,对此了然于胸的美国人推出的“战略再平衡”就是要让南海保持适度的不平静,甚至纵容小国闹一闹。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盟国出钱、出力、出面牵制中国,另一方面给自己在此地维持军事存在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这种模式实际上美国在利比亚已经成功运用过了。当然,这种做法的风险是冲突可能升级,超出美国可控的范围。但美国对自己的战略评估能力颇为自负,它对中国一般不会主动挑衅和使争端升级这一点看得比较清楚。因而山姆大叔表现得很能沉得住气。

此外,在重返亚太的战略背景下,美国也在努力实现更加灵活的军事部署。实际上,从近年来美军西太平洋部署调整看,它已不再过分依赖冷战时期形成的岛链布局了。美军原先的一些固定部署很多被其他形式的部署所取代,例如,通过常态化的军事演习、舰艇巡航、海上救援等形式实现兵力的机动部署。这样的好处在于:其一,降低了将过多兵力部署于第一岛链上而遭到精确打击的风险;其二,可以通过提升部队投送能力照样实现快速反应、快速到达;其三,可以不必完全依赖个别盟友,而通过联合演习等行动加强同盟友、伙伴之间的军事合作,通过维持地区安全、实施海上救援等行动获得道义上的制高点。

回顾历史,透视当下,为的是更好地把握未来。黄岩岛争端折射出深层次的大国角力。从相关国家的表现看,小国未必是外交的失败者,而东方的借力打力思维未必就不为西方所掌握。因此,面对外部压力,强身固本仍是首先要做的,此外,在诡谲的国际环境中,还要看透对方战略意图,在斗争中坚持“示理”不“示弱”,保证自己处于“得道多助”的地位。

(作者李瞰 单位:国防大学)

(责编: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