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200多能源公司在南海开发石油钻井近两千口【2】

2012年06月27日09:06    来源:《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欧美公司不甘人后
 
在全球能源市场中,不管是陆路原油的开发,还是浅海原油的勘探,抑或深海开采,从不缺少欧美能源巨头的影子。南海自然也不例外。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东南亚地区的国有石油公司虽然资金雄厚,但往往缺乏顶尖的技术,因而,其常常会和欧美能源巨头合作,借助其技术和自身的资金,共同获取南海的石油收益。
 
以越南为例,越南得以在1974年从南海得到石油资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前苏联的帮助。历史资料显示,前苏联曾和越南共同成立了“越苏石油公司”。据1981年双方签署的协议,前苏联可“从越苏石油公司拿到一半的销售分红”。据中国媒体的说法,“前苏联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一部分份额就来自南海。”目前,越苏石油公司并没有消失。可查资料显示,2009年,该公司曾称,其当年产量有望达到650万吨。而最近,越南的一个高调举措是“大力邀请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开发南海资源”。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2008年的报告也表示,自1978年以来,越南先后与日本、前苏联(现为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印度等国的数十家石油公司签订了勘探和开发合同,招标区域有120多处,几乎覆盖了中国整个南沙和西沙海域。其中,日本的一家企业拥有越南东方油田64.5%的股权。同时,早在1978年7月,日本与越南达成协议,“由帝国石油公司和三菱石油公司与越南进行合作开发。”而日本前外相冈田克也曾公开表示,“日本对南海问题不能毫不关心。”
 
另外,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合作开发南海石油的公司中,不乏与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埃尼等企业的合作。
 
《环球时报》先前报道,出于政治和现实两方面的考虑,“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一开始就走上一条拉西方‘入伙’的道路,通过直接或间接合资的方式,邀西方大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海油气资源。”《环球时报》称,“目前西方200多家能源公司在南海海域钻井总量达上千口,几乎囊括美欧日所有大的石油公司。”甚至,有专家预计钻井总量接近两千口。
 
早前几年,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国际战略室副主任薛力在一篇见诸报端的文章中说,“其他国家已从许多国家招来200多家公司,在南海钻探了1000多口井,年石油产量5000万吨,这远超中国大庆油田4000万吨的年产量。”
 
中国应有南海石油战略 
 
在诸多国家和相关企业“分羹”南海油气资源的背景下,却很少出现中国海洋原油总公司(中海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石油)的消息。
 
财新网去年7月的报道表示,“中国石油公司在南海资源最密集的南沙海域,却没有打出一口井。”
 
“技术和资金是很重要的因素。”林伯强对本报表示,就现在而言,中国深海开采原油的技术尚需打磨,且深海开采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壳牌公司的一份市场评估报告称,“在海底每钻井1米,需要1万至2万美元,海上钢结构钻井平台每平方米则需3万美元以上。因而,建一个中型海上油气田,需要至少5亿美元。”
 
中海油副总工程师曾恒一曾表示,中海油在300米水深的石油开采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300—3000米才刚起步。
 
“中国面临的局面是,到底是维护南海的石油开采权,还是维护南海区域的地区稳定,以进一步保证中国稳定的发展?”崔新生说,“在此之前,最关键的是,中国总体上还是缺乏长远的石油战略规划。这恰恰是中国在南海开发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林伯强认为,就现状而言,中国根本无法改变众多海外石油公司在南海开采石油的现状,而中国惟一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开采南海的石油。(黄烨)
 
(责编: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