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被警方抓获的涉案人员。新京报记者 李超 摄
高额调查费
“情感危机挽救”收费是2万-6万之间,注释是“分离第三者,婚姻心理辅导等”
“湖南速动商”是一家婚姻维权调查公司,一般就是捉奸和找“小三”。曾志说,他不知道湖南速动有没有找他买过信息,平时交易都在网上进行,不知对方身份。
该公司负责人沈某,今年37岁。去年10月,沈某办理虚假组织机构代码证和工商登记证,成立湖南速动商务调查有限公司,并使用虚假身份证,化名游某。
平时,“湖南速动商”在网上以“湖南速动商”、“速动客服”等网名倒卖各种数据信息。
4月20日,警方在该公司查缴了各种跟踪、定位、录音等设备。
据公安人员介绍,该公司的运作,先由公司文员或沈某本人通过网络QQ联系客户,达成初步意见后到公司与沈某面谈,面谈成功收取金额50%的订金。
沈某再到网络上联系同行,购买需要调查的人员的户籍信息,住宿信息,还有作息、出没情况,然后安排公司业务员进行跟踪和守候,按照客户要求拍照或通知客户处理。
该公司的收费标准显示,服务对象分成个人和企业。个人包括“婚姻维权调查”、“情感危机挽救”、“人车行踪调查”、“隐私安全防护”等。企业包括“内部机密防控”、“商业情报搜集”、“打假维权调查”、“竞争对手扼制”等。
其中,“婚姻维权调查”收费是每天1200元,注释是“全天候跟踪,影像取证”,工作周期是3天起。
“情感危机挽救”收费是2万-6万之间,注释是“分离第三者,婚姻心理辅导等”,工作周期是30天-90天。
“商业情报搜集”收费是1.5万起,工作结果是“资产、信用、核心资料、高层信息等相关资料”。
据长沙市公安局网技支队朱燕军介绍,收费标准上写的内容和做法,多数都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据调查,该公司从开业至今,共获利几十万元。但因公司无财务记账,具体获利情况暂无法查证。
而沈某个人在除去公司开销和员工工资及提成的情况下,获利二十余万元。
其中,公司内的另一名负责公司内务的员工,每月固定工资是1800元,共计获利万余元。而一名参与调查的员工,调查8次获利16500元。
调查行为致80%家庭破裂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婚姻调查中,由于公司抓奸业务,导致80%的家庭婚姻破裂
在4月20日的查处中发现,“湖南速动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还有工商部门年检的标志。经警方确认,该执照也为造假。
该公司的宣传资料显示,该公司主要经营婚姻维权调查、寻人寻亲查址、人车行踪调查、商业情报收集、深度背景调查等业务。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婚姻调查中,由于公司抓奸业务,导致80%的家庭婚姻破裂,通过第三者调查导致30%-40%的家庭婚姻破裂。
据资料显示,公司的主要业务骨干包括,犯罪心理学专家、资深律师以及从事多年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在公司的墙上,还挂着两面锦旗,分别写着“雷霆出击 结案神速”和“企业商务的卫士 百姓危险的救星”。
长沙市公安局网技支队朱燕军介绍,该公司对外宣传的电话号码尾数是“110”,同时拥有与警徽相似的徽章作为标志。这些做法无非是让百姓误以为与公安机关有关联,以此获得信任。
朱燕军称,经过调查,该公司与公安部门没有任何关系。
工商局里的“内鬼”
在“河北工商管理”的QQ群里,有人让他提供一些企业的注册信息,对方通过网上汇款
据调查发现,一些工商部门的“内鬼”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
今年4月20日,在其他同事的注视下,刘某被公安机关带走,其涉嫌非法出售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刘某,河北省保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
2010年开始,刘某接手档案保管和查询工作,经常接待公、检、法查询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在一个名为“河北工商管理”的QQ群里,有人请刘某提供一些企业的注册信息,对方通过网上汇款给他。
警方查明,刘某用于接收汇款的银行卡有3张,其出售的是在河北省境内注册的企业信息。在刘某的住处,警方在其笔记本电脑中发现大量企业注册信息。
其中的一份价目表,更是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负责此案的保定市新市区公安局刑侦大队二中队刘文平介绍,这份价目表详细标注了各类信息的价格,根据获取的难度,分别为5元至20元不等。只要同意报价,刘某就可以查询并提供对方所需信息。
接到“订单”后,刘某就会登录工商局内网,查询企业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或QQ软件的文件传输功能,发送这些信息。有些复杂信息,刘某还会到工商局档案室查询、复制。
刘某,花5块钱,可以知道企业注册名称、注册号、公司地址、等简单基本信息,要想知道公司的股东情况,需要20元。
自2010年以来,刘某靠出售这些信息获利5万余元。
专案副指挥长、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廖进荣介绍,被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金融、电信、工商等领域,此次专案涉及的信息内容有近40项。
部分地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中有机会接触公民个人信息的工作人员,是泄露信息的“源头”。
廖进荣说,此次专项行动的核心就是打“源头”,“源头”解决了,后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但是最难查的也是源头,他们往往隐藏比较深。
据介绍,在这次专项行动中,目前被抓获的38个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有公司企业员工,也有不少像刘某这样的国家工作人员,有“临时工”,也有正式人员。
除此,郭刚介绍,一些车主信息都是从保险公司出来,在多数车主信息中,还有相关办理保险工作人员的姓名以及保险费。
据调查,多数富豪的数据都是从一些高档私人会所流出,而移动等通讯企业,他们主要通过集团用户属性,提取数据,为此常常能提取到政府官员以及企事业单位。
打击侵害信息案之难
如果仅是信息被泄露、接到骚扰电话,没有发生现实的危害结果,警方很难立案侦查
公安部统计,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38个,摧毁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平台和“资源大户”161个,打掉从事非法讨债、非法调查等的“非法调查公司”611个。
廖进荣说,这次行动重创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他表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还非常严重,严打的高压态势还将继续。
同时,公安机关发现惩办此类犯罪的难度。
这类犯罪发现难,基本没有被害人报案。警方介绍,如果仅是信息被泄露、接到骚扰电话,没有发生现实的危害结果,警方很难立案侦查。
案件进入提取证据、审讯深挖阶段,难题更是接踵而来。
石家庄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孙春寿在查办一起非法调查案件时,发现嫌疑人进行非法手机定位是通过外地人员来实现的。这些在外地的人员,作为石家庄的公安机关很难查清。
廖进荣说,公安部将就这次行动的有关情况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两高沟通,希望发现的问题能引起重视,并最终推动出台相关立法或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