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6-24 08:18: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2011年10月23日,美國和菲律賓在南海進行聯合軍演。
來源:中新網
挑舋,背后不單純
據日本外務省稱,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將於24日訪日。鑒於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存在領土主權爭議”,日菲兩國首腦預計將共同確認“法治”的重要性。日菲的最新動作正是一系列挑事的最新例子,也正是中國維護海洋權益面臨諸多挑戰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頻頻挑事,明明是自己非法侵佔中國的正當海洋權益,卻在國際社會上以“受害者”面孔出現,四處叫囂,把東海和南海攪得不得安寧。
除了豐厚的經濟利益之外,這些挑舋的背后還有復雜的原因。
王義桅指出,這其中存在著對歷史的誤讀:“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在地區影響力的不斷增長,給周邊國家帶來不安感。歷史上曾與中國有過嫌隙,或者是朝貢國家,擔心中國‘國強必霸’,恢復天下體系。這存在歷史解讀的差異,造成了他們的猜疑,甚至是敵視。”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則指出,域外大國的支持和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刺激日、菲、越等國囂張鬧事的重要因素。邢廣程也認為:“沒有域外大國的支持和‘亞太再平衡’的戰略背景,菲律賓和越南就不會對中國如此蠻橫。”
此外,邢廣程還指出,各國都懷有各自的小心思。比如,日本就希望借機顛覆二戰后的國際秩序,成為所謂“正常國家”。他說:“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爭端不僅涉及中國維護釣魚島主權問題,而且明顯涉及到日本怎麼看二戰后國際社會對其歷史安排問題。”
出發,摸索中前進
黨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戰略”,隻有建設海洋強國,才有能力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國家安全,才能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必要保障。這一戰略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歷史和現實背景。
邢廣程說:“中國是海陸兼備的國家,海疆一直是中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歷史上對海洋的認知存在很大的缺失。重陸疆輕海疆的思維和邏輯曾經對中國的各路精英產生過很大的影響。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從海上侵略中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被迫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很多仁人志士提出了重視海疆,關注海洋的思想。”可惜的是,王義桅指出,中國全民海洋意識依然不強烈,仍然帶有濃厚的陸地意識和農耕思維。
背負著沉重的歷史教訓,中國還不得不面對現實的壓力。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在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進程中,海洋的戰略意義日顯突出。”邢廣程說,“中國的安全越來越離不開海洋,中國需要從海洋方面破解來自美國的‘平衡’壓力。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海洋,中國是資源缺乏國家,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出路。”
梁雲祥說:“成為全球性的大國是全方位的,不能僅僅局限於陸地,還必須成為全球性的海洋強國。‘海洋強國戰略’是在中國正在歷史性崛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王義桅在其專著《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中提出,全球化競爭正在從陸上時代走向海洋時代,從海面時代走向海底時代。中國要建設海洋強國,不能停留在學習、追趕的層面,更須引領“海洋時代2.0”的來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走向深藍,中國阻力重重,必須摸索中前進。(張紅 褚國強)
![]() | ![]() |
反日游行,反日,海洋,東海,釣魚島,潟湖 空投補給 海洋鄰國 地理實體 反日游行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