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6-03 08:38: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20年前,台灣開始教育改革,措施之一是“廣設大學”,讓更多學生有機會上大學,對台灣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也衍生不少問題和后遺症,有私立大學把學生當“搖錢樹”、學用嚴重脫節、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日益下降。為應對高等教育危機,台“教育部”近期推出高校“退場機制”,有的向下改制,但升格容易降格難,變得騎虎難下。
倉促升格——大學從23所增至120所
據統計,台灣的大專院校從1994年的130所,增加到目前的162所。其中大學從1994年的23所,增加至如今的120所。大學的錄取率,從過去的不到30%,陡增至如今的90%以上。1999年台灣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10萬人,2005年飆升至20萬人,近幾年每年約為23萬人。
廣設大學一陣風下,很多教育機構不具升格條件,就倉促從大專變成學院,從學院變成大學。其中,1999年至2000年,台灣60所左右的專科學校,全部升格成為學院。教改甚至淪落為政治人物騙取選票的工具。如陳水扁在2000年參選時,開出“一縣一大學”的支票,他當選后,為了兌現支票,宜蘭技術學院、聯合技術學院、台東師范學院、台南師范學院紛紛改制為宜蘭大學、聯合大學、台東大學及台南大學。大學數量浮濫,造成生源質量高低不一,以至於2008年,創下有學生7.69分考上大學的“神話”。
“廣設大學”衍生的問題,一是大學高中化,研究生大學化,人才素質漸趨低落。二是學用落差日漸增大,用人機構嚴重缺人,大學生畢業卻找不到工作。大學之間質量的落差也很大。多年來台灣出生率低,招不到學生的高校,開始出現倒閉危機,有的拖欠工資,勉強支撐,高等教育危機日益浮現。
![]() |
改制學校,生源,教育部,高校,畢業生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