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5-30 07:31: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包粽包“中”
禮輕情“粽”
端午節未到,台灣報紙已經刊出買粽子的長隊從地下排到地上的照片,傳遞“好粽子要早下手”的信息,也表現出台灣人對粽子的一片衷情——可謂是地不分南北、人不論貧富。
因為,粽子在台灣的涵意早已不只是祭奠屈原。每逢端午,學生們進入備考期,“包粽”諧音“包中”,有學子的家庭不敢忽視﹔端午的祭祀內涵已延伸至家庭,粽子便成了亡故親人牌位前必備的供品﹔如果家有喪事,當年便不能包粽,粽子要由主婦娘家供給,此民俗關系到婆家娘家的關系,也馬虎不得……粽子雖小,關系很大,在台灣各地都受到重視。
封街包粽子
本周,高雄市三鳳中街封街包粽子,有200多個家庭積極參與,因為集體採購、一起動手能省不少錢。三鳳中街管委會人員向前來採訪的媒體介紹,今年包粽子的食材普遍漲價,比如香菇、花生、糯米、栗子、蝦米等,有的漲了近一倍,不少主婦開始望粽生畏。為了幫助大家漲價也過好端午,所以想出這麼個省錢的主意。
沒想到這樣包粽子不僅“抗漲”,還激發了不少創意,有人包了韓國泡菜粽,還有人包了咖喱口味的泰國粽,也有人現場現學現包,包粽子成了社區鄰裡間的嘉年華。
台灣粽子最大的亮點就是創意,百分粽中有兩顆蛋黃,寓意金榜題名100分,排骨酥粽將排骨炸酥去骨入粽,野姜花粽以野姜花的球根做餡,還有香腸粽、麻油雞粽、素鹵粽、剝皮辣椒粽、奶酪臘味粽、五谷水果粽,五味俱全,創意十足。
創意加上精工細做成就了台灣各地數不清的“名粽”,大到一個市小到一個菜場都有粽子名品,令人津津樂道。台灣也不斷舉辦粽子比賽,勝出者便成為新一輪“名粽”。今年,台灣某大電視台舉辦“天下第一粽”網絡投票活動,現已進入決賽。據透露,有30年歷史的干貝粽和某大飯店的特色粽正在激烈爭奪“天下第一”。
南粽和北粽
“你喜歡南粽還是北粽?”這是端午期間人們常聊的一個話題。台灣雖然不大,但南部和北部的分界很鮮明,南北的政治立場、生活習俗、性格特點都有差異,粽子也分成南派北派。其實無論南北,都是肉粽,以糯米裹起肉、花生、香菇、蝦米、魷魚等,但北部粽是把餡料炒熟后再包,南部粽是生料入粽煮熟。
南粽北粽,各有所好。但在健康飲食的風氣下,有人認為水煮的南粽比北粽熱量低一些。今年粽子剛上市,各地衛生局就開始提醒市民粽子雖好,卻是高鹽高熱量食品,一個肉粽的熱量在400卡到500卡,相當於一個盒飯。
吃粽子要算熱量的時候,台灣的鹼粽就走紅了。鹼粽像大陸北方的白粽子,大多不包餡,隻講究糯米本身的黏軟香甜。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有人在鹼粽中添加有害的硼砂,令鹼粽蒙塵。台灣的客家人以龍眼木灰等制作“灰水”包鹼粽,兼顧口感與健康。
近幾年台灣流行的是冰粽,銷售量已超過傳統粽子。冰粽是西式甜點與粽子的結合,外皮為糯米粉或低熱量的葛根粉,內包當季鮮果、紅豆、芋泥甚至咖啡,體量小,需冷?,在暑熱初臨又注重健康飲食的台灣大受歡迎,便利店和星巴克都會在端午節推出冰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