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30日08:39|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即使在家中,吳吉林也沉迷於技術革新。 姜化明攝
風氣在變:勞動而非投機最值得肯定
“是不是隻有‘買房與否’,才是判斷一個人價值高下的唯一標准?”接受記者採訪時,談起“勞動的價值”,不少在北京工作的被訪問者,都發出如此之問。
這種苦惱,和很多承受壓力的“北漂”一樣。一個朋友給記者講起一個帶著無奈調侃味道的段子:一對溫州夫婦,在事業發展上選擇了不同的路徑—一個去炒房,一個去做實業,結果戮力實業的步履維艱,投機炒房的卻賺得盆滿缽滿。
“當一個社會因為火熱的房地產而興起‘全民信貸’,甚至在民間把借貸推至20%左右的月利率時,當腰包的飽和程度成為衡量成功與否的標准時,又有多少人還會在乎誠實勞動的真正價值呢?”他問。
可喜的是,產生這一問題的背景正在改變。以房地產為例,從去年開始,全國的城市房價呈現回歸理性的趨勢,近期甚至有一線城市出現打折的情況,投機的空間在進一步收緊。
與打擊投機伴生的,是對勞動者的重視程度在進一步加深。
這種“加深”,首要地體現在高層的重視上。去年“五一”,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表達對勞動的重視:“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我們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首先就要腳踏實地勞動。”他接著說,“一勤天下無難事”,要在全社會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勞動光榮的觀念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重視的加深,更體現在行動中。
從去年持續至今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從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地方省委班子,再到基層黨員干部,都下沉至中國廣袤土地的最基層角落。在這場活動中,常委們深入村庄,握住普通農民沾滿泥濘的手,盤腿坐在炕頭聽他們提意見、講問題,省委書記們?面條、種紅薯、在圖書館裡為讀者碼書的場景,比比皆是。
這是中國共產黨從革命戰爭年代便開始使用的“法寶”,因為這一政黨安身立命的基礎便在於群眾。從建黨起,“勞動大眾”就是他們為之奮斗的最廣大群體。堅持這一路線,傾聽普通勞動者的心聲民意,其間透露的對勞動者的尊重是不言而喻的。
![]() | ![]() |
(責編:夏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