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1月14日08:31|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沙龍從“鷹”到“鴿”轉變讓世人看到巴以和平的希望
沙龍的離開讓世人再次把目光轉向巴以和談。巴以和平,世人祈望。然而,面對錯綜復雜的局勢,要承擔起千鈞重的和平使命,需要的不僅是勇氣,還有智慧和機遇。
克裡夢難圓
就在沙龍去世的前一天,以色列再次宣布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共擴建1400套住宅。巴勒斯坦首席談判代表埃雷卡特警告說,以色列正在破壞美國為巴以達成和平協議所做的努力。事實上,為避免破壞和談,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曾呼吁內塔尼亞胡總理不要進行下一步建設計劃。
對於美國國務卿克裡主導的此輪巴以和談而言,這無疑是壞消息。前幾天,克裡剛剛結束其第十次中東之行回到美國,其推動巴以達成一個“旨在勾畫永久和平協議內容的框架性協議”的願望似已落空。
自上任以來,克裡對巴以和談問題投入了令人吃驚的時間和精力。在美方斡旋下,巴以和談於去年7月重啟。根據美國的設計,巴以需於今年4月前為最終實現在1967年中東戰爭前邊界基礎上和平共存的“兩國方案”談出一套簡單易行的指導原則來。可惜,目前看來,巴以和談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
分析指出,克裡在中東地區上演穿梭外交的實質是以外交進取實現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收縮。也或許,克裡心中有揮之不去的促成中東和平協議的夢想,他已經為此消耗了大量時間和大筆聲望。在世界送別沙龍之際,克裡或許會感慨,想做中東的和平勇士,真的沒那麼容易。
![]() |
(責編:夏麗娟)
和平協議,巴以和談,巴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