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17日08:27|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金門的閩系紅磚建筑
金門海灘上的反登陸軌條砦
多個項目可以合作
除了島內18處申遺潛力點,兩岸其實還有很多合作申遺的選擇。龍應台舉例說,兩岸可以合作指定“戰地文化帶”。她認為,兩岸現存戰地文化帶保存完整,不只是兩岸戰爭史,更是全球冷戰史中很核心的一部分。
兩岸民間此前早有過合作申遺的嘗試和探討。2009年,中國的“媽祖信俗”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就是兩岸宗教人士合力推動的成果。2010年,台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提出,台灣希望能將甲骨文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當時兩岸專家就提出,甲骨文的相關資料遺產大多保留在大陸,台灣應與大陸合作申報,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另一個兩岸聯合申遺熱點是閩南紅磚建筑。這種建筑主要分布於泉州、廈門、漳州和金門,常以雙落大厝為特色,用白色花崗岩做台基階石,屋頂多為燕尾脊,風格十分獨特。金門縣近兩年力推“攜手廈門,共同為戰地文化申遺”,其中就包括紅磚建筑項目。
學界還提出,可以把兩岸及港澳的孫中山遺跡整體“打包”,以《孫中山紀念建筑》等為題,進行“申遺”。台灣的“澎湖玄武岩”地質景觀,香港特區東海岸的玄武岩景觀,大陸漳州的玄武岩景觀也可以“綁捆”申遺。
兩岸互補更易成功
對紅磚建筑投入許多精力的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是申遺的台灣主要聯絡組織。該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說,兩岸紅磚建筑研究各有特色,大陸是“大題小做”,因為題材研究不完,現有人力卻不足﹔而台灣是“小題大做”,可研究的東西較少,隻能做細做深。台灣的閩系紅磚建筑,承襲自福建的傳統技藝,研究很全面,而福建的研究起步較晚,在這點上,閩台之間互補性極強。
因同樣的地質條件,建立長效聯系的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與澎湖火山公園,也在積極謀劃准備申遺。澎湖縣縣長王乾發表示,澎湖和漳州,擁有類似的火山地質景觀,若是以一個區域性名稱申報世界遺產,共同努力,獲得批准的概率會大很多。
現實障礙還有不少。對龍應台的話,台“陸委會”語帶保留地回應說,與大陸合作申遺一事還要進一步了解,“但兩岸協商交流都要秉持一定的原則”。此外,申遺該以何種名義,如何共享資源,這些細節問題,都有待兩岸坐下來商談。
撇開政治,就從文化的傳承看,兩岸也有必要聯手申遺或聯手保護。“閩台本來是一家,過去因人為的行政劃分,文化傳承和自然特色被分割開來,但既然是根脈相連,就必須整合資源,才能完好延續。”陳春霖說。(本報記者 王 平)
![]() |
(責編:夏麗娟)
大陸,台灣文化,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