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16日08:24|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中國人往銀行存錢已創造出幾個世界之“最”。央行最新數據顯示:到8月份,我國居民儲蓄余額連續3個月突破43萬億元,位於歷史最高位,已成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的國家﹔人均居民儲蓄超過3萬元,是人均儲蓄最多的國家﹔居民儲蓄率超過50%,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 |
如果總供給的增長快於總需求的增長,長期下去將不利於短期宏觀經濟均衡和長期經濟的穩定增長。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認為,高儲蓄率必然導致高投資率,也就造成了產能過剩的局面,而我國連續多年高增長的投資依然無法完全吸收過高的儲蓄率,而高投資率所形成的產能又不能被國內消費吸納,這就形成了我國對外貿易順差較大,而國內需求相對不足的局面。
高儲蓄還造成風險向銀行集中,如果儲蓄轉化投資的效率不高,就有可能導致銀行業的風險累積,對我國金融系統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都有影響。
在當前負利率狀態下,儲戶把大多數收入存進銀行會面臨一定的損失。“居民以較低的利息把錢存入銀行,但銀行卻可以以較高的利率發放貸款,客觀上造成了‘小百姓補貼大銀行’的不合理現狀。此外,負利率狀況下,高額儲蓄客觀上也給儲戶利益帶來一定的侵損。” 王晉斌說。
【提高居民收入拓寬投資渠道】
如何改變高儲蓄現狀?“未來亟須加大社會安全網建設,政府應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加大財政投入,減少普通居民預防性存款。”王晉斌建議。
此外,提高居民收入,讓百姓有更多錢敢去消費。北京學者智欣認為,收入分配改革的另一項任務,是要在再分配中改變“強政府弱居民”態勢,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這要求政府合理運用累進稅率、提高個稅起征點、結構性減稅等稅收手段,將高收入階層的部分收入轉化為普通居民的“收入”。更關鍵的是,政府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在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的消費支出,大幅度壓縮包括“三公”經費等行政經費,將更多政府收入轉化為普通居民的“收入”。
專家還建議,應進一步拓寬百姓投資渠道,加快發展直接投資,增加居民財富的保值增值途徑。同時,完善和規范信用體系,推動消費信貸全面普及﹔優化消費環境,規范市場秩序,提供多層次消費產品,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本報記者 羅 蘭)
![]() |
(責編:夏麗娟)
社保,三公,居民收入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