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13日08:4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人權保障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對此,外國人權專家是如何評價的?12日,參加第六屆北京人權論壇的部分外國專家接受了本報採訪。 |
“中國夢”造福中國人權事業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北京人權論壇,“尊重文化多樣性”已成為共識,這也成為探討人權問題時的基礎條件。
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常任委員會委員金榮惠表示,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工作經歷更加使她感受到,准確、客觀地評價一個國家的情況是非常困難的,這必須考慮到該國的歷史、傳統、經濟、文化、政治、社會發展程度等多種因素。
中國人權理事會會長羅豪才在論壇開幕式中指出,每個國家加強人權建設和強化人權保障的具體環境都是不同的,必須走與本國國情相適合的人權發展道路。
外國專家贊賞中國人權進展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教授張黎衍眼中,將“生存權、發展權”作為中國的“首要人權”來建設的中國,與新加坡有許多相似之處。“踏踏實實地做出改善民生的事情,而不是空喊口號,這就是新加坡政府做過的事情。現在中國也處在類似的階段。”她說。
“和1980年相比,2012年中國的人均GDP增長近30倍,貧困人口比例由84%下降至13%,過去5年中國民生投入佔國家公共財政支出的2/3以上……”中國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徐建中列舉出一個個數字,讓各國專家切實感受到了中國為改善人權狀況所作的努力。
人權發展與“中國夢”相連
“這些年,中國人權事業哪些方面的發展讓您感受最深?”面對記者的問題,韋斯特加斯毫不猶豫地說:“法治。雖然中國的法治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善,但法治程度的提高無疑是對人權最大的保障。”
面對“可持續的人權發展環境”這一主題,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表示,法治是最重要的制度保障,不以保障人權為目的的法治是盲目的。同時,人權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社會改革、現代社會組織體系的形成等,都會助力人權事業的發展。外交部國際司參贊龍舟則補充說,世界和平、區域安全和人權具有內在一致性。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孟復在致辭中說,“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民的追求,也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美好願景。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名照也表示,“中國夢”是與各國夢、世界夢相連的,“中國夢”的實現不僅造福中國人權事業、造福中國人民,也將為人類社會做出更大貢獻。(本報記者 申孟哲)
![]() |
(責編:夏麗娟)
人權, 人權保障 ,人權組織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