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12日08:36|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東京獲得2020年奧運會主辦權令日本媒體及政界歡呼,安倍經濟學的擁躉也狂喜不已。1964年日本奧運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讓他們對未來的經濟充滿希望,但這時候,日本更需要的是冷靜,現實並不那麼樂觀。 |
狂喜中的自信
西班牙媒體在分析申奧失敗的原因時,避談經濟危機。但日本卻自信地認為,西班牙明顯沒有日本那樣的經濟和政治力量。於是日本獲得了主動權,而西班牙落選。
事實上,日本獲勝是多種原因促成的,而日本上下對奧運舉辦權的狂熱爭奪,則源於一種對恢復昔日力量的渴望。
日本政界及媒體對申奧成功而狂喜,因為他們聯想到前首相岸信介的成功經驗:1964年的奧運會造就了戰后日本經濟的迅速騰飛,並在1967年超過英法,1968年超過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東京奧林匹克景氣”也因此成為經濟學專有名詞。
如今,奧運會的效應被重新憧憬,安倍稱奧運會將是日本經濟的“起爆劑”。
日本大和証券公司發表測算報告稱,從2013年至2020年,東京申奧成功將提升日本3%的GDP增長率。
而東京都政府則向日本媒體披露,保守估計的話,首都高速公路及公共設施的改造,以及擴大觀光設施和增加服務項目等內容,至少將產生2.96萬億日元的經濟效應。
在這種觀念引領下,就業被寄予更高的期許。預計顯示,奧運會會新增15萬人就業。
而有分析認為,日本7月CPI同比上升0.7%,為2008年12月以來最快水平,離央行設定的通脹目標2%越來越近。如果奧運會能通過日元貶值提升物價水平,那麼安倍經濟學就取得了成功。
潑一潑冷水
但上述樂觀預計,也許高估了奧運會的效應。
分析人士指出,1964年的奧運會並沒有帶來想象中的“奇跡”。據以前的報道來看,日本政府當年投資近30億美元,但實際引來的游客卻隻有預估量的1/3,許多基礎設施在初始階段並沒有充分利用,資金回籠慢,甚至造成了奧運會后日本經濟的一度停滯。
換個角度看,東京原有的基礎設施還能繼續使用,重操舊業不會帶來大量的基礎設施工程。所以預期的拉動效應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歷史事實還告訴我們,奧運與經濟之間並非完全的正相關。蒙特利爾和雅典都因為承辦奧運會落下了“病根兒”。
若說重大體育賽事與政治無關,這絕對是幼稚的表現。有專家分析,東京奧運會可以緩解日本在亞洲面臨的孤局,日本也可借助體育的“去政治化”緩和與鄰國的緊張關系。
![]() |
(責編:夏麗娟)
奧運會,日本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