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3年07月29日08:18|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上周,民進黨舉辦了第二場華山會議,討論如何處理“九二共識”。共設9場閉門會的華山會議,本場最有看點,因為是否承認“九二共識”,關系到民進黨要不要拋棄“台獨”以及能否開啟與大陸的對話。承認還是不承認“九二共識”?會議給出了腦筋急轉彎般的答案:不處理。 |
應尋找“不獨”共識
二次“華山論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及蔡英文、謝長廷皆未到場。受邀前來的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成了最受矚目的人。蘇起當年親身參與了“九二共識”的誕生過程,據說“九二共識”一詞亦為蘇起發明,因此,他向來是民進黨唇槍舌劍的論戰對象。蘇起會后受訪時表示,會議氣氛良好,沒有被“圍剿”﹔但從各人發言的內容看,蘇起舌戰群“獨”的狀況還是一如預期地發生了。
蘇起給民進黨的建議實際上非常中肯透徹。他指出,“九二共識”是政治問題,不是學術或科學問題,辯論這個共識是否存在,內容為何,有無文件証明等,意義其實不大,隻能強化既有立場,無法觸及問題核心。
“關鍵在於互信而非名詞。”蘇起說,國共能有互信是因為經過政黨輪替后的大量接觸交流及深入了解,“九二共識”因為合乎各方面的要求而被選為表達互信的用詞。互信是水下看不見的冰山,“九二共識”只是冰山一角。先有互信,才有名詞。他建議,民進黨與其思考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或創造新名詞,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民共互信。唯有民進黨尋求全黨“不獨”的共識,才能與對岸建立互信。
蘇起說,蔣經國當年痛苦地認識到“反攻大陸”不再可能,因為“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所以毅然推動大陸政策改革。“如果貴黨也能理性超越感性,說不定可為台灣帶來長期的安全繁榮。”
會上,民進黨對蘇起的反駁充滿情緒化,比如“民進黨為什麼要相信北京?”或“一味要求取得北京信任,是否意味著北京將取得兩岸關系主導權?”還有一些則屬咬文嚼字,無理取鬧。
假裝“九二共識”不存在,擱在一邊不去碰它,想創造一個新名詞代替它,跟對手辯個你死我活,這樣的小聰明,歸根結底解決不了實質問題,充其量隻能掀起幾朵小浪花,改變不了潮流的走向。民進黨要走出兩岸困局,唯有先正視兩岸現實。(本報記者 王 平 孫立極)
![]() |
(責編:夏麗娟)
台獨,民進黨,九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