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30日19:45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6月26日,“神十”落地,內蒙古四子王旗空氣透亮,三位航天員笑顏如花。而從落地點往南300余公裡,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這一天空氣質量卻很差(重度污染)。從某種意義上講,之於當下中國,治理空氣,其難度不亞於“神十”升空,甚至更難﹔而其緊迫性和受關注程度,也絲毫不弱。 |
3 首次空氣質量排名
5月份空氣質量最差10座城市中,除北京外,還有濟南、鄭州、天津,其他6座全部來自河北。分別為:石家庄(最差)、唐山(第2)、邢台(第3)、邯鄲(第4)、保定(第6)、衡水(第9)。
如果把每座重污染城市比作一個煙囪,你可以想象,相鄰7個煙囪的北京,空氣能好到哪裡。“在享受河北提供的多種便利同時,北京也不得不接受來自它的污染。”
排名會帶來壓力。6月中旬,環保部公布74座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並排名,這在中國還是首次——這是國務院6月14日的常務會議作出的規定。當日,李克強總理部署了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其中“公布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作為第七條“用法律、標准‘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中的一則。此條中還包括“強制公開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等。
民眾環保意識增強,治理空氣訴求日益強烈。十八大后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組建兩個月遇到今年初的嚴重霧霾天氣,新一屆政府組建后不到3個月,即急中生智,推出“十條措施”,並期望此“智”能轉化為彼“治”。縱觀這10條措施,目標具體,可操作性強,不乏新招,如“重污染天氣納入地方政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