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縣域

金融支持縣域經濟淺見

2013年06月24日10:48來源:湖北日報字號:

摘要:地方金融機構如何支持縣域經濟發展?這是困擾許多地方的一大難題。縣域間接融資中存在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融資累、融資怕的現象。

融資難,就是縣域市場主體資金需求旺盛,且多元多樣,但現有的機構無法很好滿足這些資金需求。融資慢,就是一筆信貸資金從申請到發放,上千萬元的項目,至少需要二三個星期的周期甚至會更長,大部分不能及時滿足市場主體的生產周期需求﹔融資貴,就是由於信貸資金的稀缺性,縣域市場主體融資一般利息均上浮,風險程度高的項目甚至一浮到頂,即使不上浮或上浮比率不高,也會加收一些財務顧問費等名目,使企業財務成本增高,蠶食了企業的利潤﹔融資累,就是企業管理者為了獲取信貸資金,付出大量精力跑銀行,影響了開拓市場及生產管理的時間和精力﹔融資怕,是由於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還有一些企業道德缺失,提供假報表,甚至進行假抵押、假擔保,極大地影響了信貸資金的安全,使一些金融機構不敢提供貸款。

針對這一現實,我們要正確處理金融與經濟關系,發揮經濟資源對金融資源的撬動作用。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於經濟。一是用縣域財政資源刺激金融的投入。利用縣域財政性資金、社保、房改等專項資金的存放與信貸投入挂鉤的辦法,把這些資源配置到信貸投放力度大的金融機構,既稀釋這類機構的存貸比,為他們進一步投放創造條件,又形成“鯰魚效應”,刺激投放少的機構增加投放。二是以信用資源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投放。開展信用縣市、信用鄉鎮、信用村組等的評比創建活動,並對擔保、抵押環節的收費、效率等進行優化,以解決企業貸款難與銀行難貸款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形成金融資本自由流動的格局。三是以項目資源做實信貸投入。投入需要項目,需要載體。一個縣域的存貸比既反映的是一個地方金融工作的成效,更是一個地方經濟結構的反映。縣域政府應大力培育本地的企業和項目,通過項目推介會、招商項目請金融機構提前介入等形式,給金融機構提供項目,以做實信貸投入。

明確市場定位,全面滲透縣域經濟。作為金融機構,支持縣域經濟做大做強,也是把自己賴以生存的蛋糕做大。因此,要面向黨委、政府經濟工作的戰略部署安排自己的信貸資源,按照“總量適度、審慎靈活、定向支持”原則,確保信貸總量與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特別是對主導產業、重點項目、規模以上企業、“三農”、小微企業、民生等領域,一定要有支持的措施和支持的重點,以此帶動整個投入的增長。同時,要培養專業信貸隊伍,對縣域內產業發展進行預測調研,以信貸投放培養先導產業,這樣既培育了戰略性客戶,又能引領縣域經濟的發展,形成經濟金融良性互動。(朱杰斌)

(作者系省委黨校中青班學員)

分享到:

(責編:王化雲)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hww@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