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8日08:0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6月15日,溫和保守派候選人、前首席核談判代表哈桑·魯哈尼在伊朗大選中得票率超過50%,當選伊朗總統。繼強硬的“反美斗士”艾哈邁迪·內賈德完成8年總統任期后,魯哈尼將帶領伊朗在西方制裁的“槍林彈雨”中繼續前行。 |
情理之中
分析人士表示,魯哈尼首輪即獲勝雖出人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
分析認為,伊朗民眾對內賈德過去8年在內政外交上的強硬做派十分不滿。內賈德的強硬招致西方國家對伊朗實施長期制裁,國內經濟每況愈下,民眾的切身利益受到持續威脅。伊朗人迫切希望打造一個“溫柔”的伊朗,緩和伊朗在國際上孤立無援的局面。
作為6名候選人中唯一的溫和保守派,魯哈尼其實代表了伊朗人求變的溫和路線。他沒有內賈德誓言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的強硬,也沒有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嚴肅與不妥協。溫和的魯哈尼承諾組建一個“充滿智慧和希望”的政府,“奉行和解、和平政策”,與國際社會進行建設性互動,以避免制裁或減少制裁影響。這些主張為他贏得了大批支持者。對勝選,魯哈尼直言:“這是溫和路線戰勝了極端主義。”
還有評論認為,伊朗改革派唯一候選人阿雷夫此前突然宣布退出,而改革派旗幟性人物、前總統哈塔米要求支持改革派的選民認定魯哈尼為改革派,將選票投給他,促成改革派與溫和保守派聯手,這使魯哈尼在選前民意支持率大幅飆升。相較於選票分流嚴重的強硬保守派具有很大優勢。
前景難測
8年來,伊朗一直以 “反美”、“反以”形象示人。這與現任總統內賈德的口無遮攔與強硬作風有關。如今,內賈德即將走下歷史舞台,國際社會都在關注,溫和的魯哈尼能否讓伊朗變得“溫柔”?
多數評論認為,在伊朗這個最高領袖“說一不二”的國度裡,哈梅內伊才是伊朗的最高統治者。他不僅直接控制著國家的軍事力量,而且在關乎內政外交的重大決策上一言九鼎。伊朗總統大選事實上是選“二把手”,其權力受最高領袖及其教士的約束。可以預測,新總統上台后,伊朗的外交政策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對於事關地區局勢及大國博弈格局的伊朗核政策的走向,輿論普遍認為,由於伊朗國內在推進核發展上的立場高度一致,很難期待新總統會在伊核問題上作出實質性改變。
不過也有專家對此持樂觀態度,認為雖然伊朗外交和核政策很難發生大變化,但不排除魯哈尼上任后可能帶來的政策微調。
據伊朗新聞電視台報道,在選舉中獲勝的魯哈尼承諾在國際事務中採取比較溫和的方式,改善伊朗同國際社會的關系,甚至誓言要和老對頭美國恢復自1979年斷絕的外交關系。如果哈梅內伊能夠容忍溫和派的施政理念,伊朗乃至整個中東都能有不少值得期待的改變。
還有分析人士認為,鑒於目前的國情民意,伊朗決策層可能利用新總統上台的契機,調整處理核問題的方式,陷入僵局已久的伊核問題談判有望迎來新局面。
這也解釋了為何美法德意等國第一時間紛紛給魯哈尼發去“賀電”,歡迎他當選伊朗總統。畢竟,溫和的魯哈尼可比霸道的內賈德好對付得多。
伊朗變與不變,還需拭目以待。但我們至少知道,像內賈德那樣動不動就要“滅了以色列”的言論不會再出現。火藥味十足的波斯灣,終於可望消停許多。(楊 寧 楊曉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