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財經>>保險

18家壽險成立8年未盈利 或將不新設分公司【2】

2013年06月06日14:04來源:証券日報字號:

摘要:險企無論是機構鋪設,還是產品創新,都離不開資本這隻無形之手的推動。《証券日報》從業內人士處得知,成立8年以上仍未進入盈利周期的壽險公司,很可能在機構鋪設上受限,這源自於監管層對於險企償付能力的要求。而憑高收益迎合市場的產品,也對險企的投資效率有著更高要求。機構鋪設與產品創新,都是對險企資本實力的考驗,本報將對進入保險領域的國資、民資及外資進行持續關注。

外資壽險公司中,成立8年以上仍在虧損的企業共有12家。其中,成立時間最長的公司為中德安聯,該公司成立於1998年,2012年其保險業務收入為137784.8萬元,同比上漲37.1%﹔淨利潤為-12857.5萬元,虧損額同比減少了26.5%。其他11家成立8年仍處虧損期的外資壽險公司分別為長生人壽、恆安標准人壽、瑞泰人壽、中法人壽、華泰人壽、國泰人壽、工銀安盛、交銀康聯、北大方正人壽、平安健康和中航三星。

人保健康、平安健康2012年均虧損

2012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淨利潤均為負數,其淨利潤分別為-74333.79萬元和-6599.5萬元。人保健康成立於2005年4月,平安健康成立於2005年6月,成立至今都已經8年時間。

按照保監會關於險企開設省級分公司的准入要求,這兩家公司短期內無法再新設省級分公司。

記者查詢過往數據發現,2009年是人保健康首個盈利年度,這一年該公司的保險業務收入為206998.43萬元,淨利潤為3206.20萬元﹔2010年保險業務收入為286338.09萬元,淨利潤為5392.77萬元﹔2011年保險業務收入為459643.16萬元,淨利潤為-48245.10萬元﹔2012年保險業務收入為759972.9萬元,淨利潤為-74333.79萬元。

由此不難發現,從保險業務收入看,人保健康近幾年的發展可謂迅猛,並且成立4年就首次實現了盈利。可惜好景不長。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的盈利狀況並沒有持續更久,2011年該公司淨利潤由盈轉虧,2012年虧損額度進一步加劇,虧損額同比大幅增加54.1%。

其實,人保健康的命運只是專業健康險公司的一個縮影。2012年保費收入上漲但利潤虧損加大的命運在同為專業健康險公司的平安健康身上也在上演。該公司2012年保險業務收入為210745748元,同比上漲了60.3%,但利潤虧損額度進一步增加24.5%。

除此之外,另外兩家專業健康險公司也處在警戒線邊緣。昆侖健康和和諧健康均成立於2006年1月,2012年兩家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12547.63萬元和-33066.4萬元。成立至今已經超過7年,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下一年這兩家公司不能實現扭虧為盈的話,其在新設立省級分公司時也將受政策限制。

近年來,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健康險公司日子並不好過。業內人士認為,壽險公司甚至財產險公司都可以銷售健康險產品,而健康險公司又很難找到自己獨特的賣點和專業的發展模式。在實際運作中,健康險公司仍保持著壽險公司沖規模、佔市場的理念,幾家健康險公司的保費年增長率均十分迅猛。同時,受中國消費者“保本”思想的影響,純粹的健康險市場很難做大,一些健康險公司為了成績打“擦邊球”銷售類壽險產品,更讓其在健康險領域的專業度打折。而受機構擴張的限制,健康險公司若想保費收入再上規模,恐怕得在機構擴張的路徑之外想辦法了。

准入辦法強化償付能力動態監管

《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市場准入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發布后,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險公司在短期內開設大量分支機構,常常會出現自身人才儲備不足,管理和投入跟不上等問題,影響分支機構的后期發展和整個公司的穩健經營。《管理辦法》雖然沒有直接規定分支機構的數量限制,但從准入門檻上提出了要求,這將倒逼保險公司對分支機構設立有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預期。

根據上述《管理辦法》,保險公司在注冊地所在省域以外設立分支機構的,應當開業滿兩年﹔申請設立省級分公司時,其上一年度及提交申請前連續兩個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均要達到150%(充足Ⅱ類)以上。同時,該《管理辦法》在保險分支機構准入方面,還強化了合規管理、風險控制和對分支機構的管控能力等方面的內容。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不少險企尤其是非上市險企在應對償付能力充足率問題上,採取了臨時抱佛腳的做法,表現為,每到年底險企必須進行公開信息披露時,就想方設法增資以滿足監管要求,部分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可見,其對償付能力的動態管理工作並沒有扎實展開。可以說,分支機構的准入條件對險企償付能力動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保險公司為了增保費、沖規模,大量開設分支機構,相應的配套力量卻沒有及時跟上,帶來了一系列后遺症,准入門檻的提高,將倒逼保險公司在開設分支機構時審慎決策,避免盲目性、隨意性,摒棄粗放經營和管理的做法。而不能通過機構擴張的辦法來擴大經營范圍,增加保費收入,險企是否能找到更好的發展模式,將成為其今后發展面臨的巨大考驗。(見習記者 冷翠華)

分享到:

(責編:王化雲)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hww@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