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31日08:1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日前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從8%下調至7.75%,IMF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表示,盡管全球經濟疲軟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是中國經濟依然可以保持7.75%的年度經濟增速,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將出現一個溫和的加速。 |
許多專家也認同“下半年中國經濟小幅回升”的判斷。徐洪才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保持溫和中速的增長速度是可以持續的,因為前期投資的貨幣有一個滯后效應,下半年時這一效應會顯現﹔去年底發改委投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今年陸續上馬,這對GDP有拉動﹔出口將保持溫和增長,雖然對歐洲、日本差一些,但對美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是比較好的,出口形勢整體上沒那麼悲觀,是審慎的樂觀。
張茉楠指出,下半年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包括投資和消費。同時,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外部需求會有增長,對出口有幫助。
但張茉楠同時提醒,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雖然在下半年會有復蘇,但其過程會很曲折,期間不時有波動,希望大家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對經濟增速有更高的要求。
穩增長要統籌兼顧重平衡
下半年經濟關注的重點是什麼?徐洪才認為,穩增長是重點,但同時要兼顧通脹預期。他分析說,下半年CPI有可能溫和走高,對此要高度警惕。要做好穩增長、防通脹、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加大開放的工作,要統籌兼顧,掌握好平衡。
“發改委今年將在9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改革力度,包括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領域改革,積極推動民生保障、城鎮化和統籌城鄉相關改革等”,徐洪才對記者說,各項改革都有時間表,隨著它們的落實會逐步釋放出改革紅利。
利普頓表示,應對發展中的挑戰,中國需加快改革:一方面要在銀行、國有企業和各級政府層面建立強有力的治理結構﹔另一方面要繼續放開管制,減少政府參與,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要果斷推進經濟再平衡,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
財經專家沈建光預計,伴隨著兩會后地方政府新任領導相繼就任,大量項目審批加快與資金到位,減稅、增加轉移支付等刺激政策推出等等,下半年財政將成為支持中國經濟反彈的重要力量。(本報記者 羅 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