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出任中國國家元首后的首次出訪中,習近平訪問數個非洲國家,其中包括坦桑尼亞、剛果共和國和南非。在南非,他還出席第五次金磚國家首腦會議。習近平此行體現出非洲在中國對外和經濟政策中越來越重要。 |
第三,中國政府嚴重插手對非洲經濟區的規劃。
這種說法太過夸大了。中國政府已經表示要通過在非洲建立經濟、貿易和合作區(ETCZ),發揮類似於中國國內經濟特區的作用,來支持發展中的非洲國家。中國投資者和公司與非洲領導人展開合作,努力開發專門為非洲量身定制的經濟區,然而對這些經濟區的規劃或者如何運作,中國政府沒有大量插手。雖然一些中國公司嚴格講是國有公司,但這些公司仍享有高度自主權。
第四,在非洲的中國公司隻雇用中國工人。
錯誤。勞工條例與章程通常是由非洲國家的政府負責制定,並且它們貫徹了對經濟區內中國勞工與非洲勞工比例的規定。在大部分經濟區,非洲工人都要遠遠超過中國工人。
此外,引進中國工人實際上反映出許多非洲國家缺乏技術工人。結果,中國公司經常被迫引入中國的技術工人以擔當一些管理性的崗位。這雖然不幸但不能將此歸罪於中國。
第五,中國公司無視非洲的勞工法。
不真實。中國公司經常受到不當用工行為以及違反勞工和環境法的指責,而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開發商與公司都遵守了非洲國家政府闡明的法律。這裡真正的問題在於,許多非洲國家沒有足夠的勞工保護法,使非洲工人很容易受到傷害。中國公司可以通過遵守高於法律規定的標准來改善自己的形象,有某種跡象表明,中國政府正力促它們這樣做。
雖然中國對非洲的參與也許並非完全沒有私心,但說北京僅為追逐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非洲人的利益,這樣說有失公允。在許多情況下,中非間的合作與互動的確是互利的,將中國描述為“現代殖民者”充其量是過分簡單化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