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競選時提出的綱領之一《變得強大:俄羅斯國家安全的保障》中便彰顯了恢復俄大國地位的意志。如今,俄派軍常駐地中海等計劃表明,俄羅斯正在為心中的大國夢想而行動。 |
戰略新布局
盡管褪去了蘇聯時期“世界霸主”的光環,俄羅斯的“大國情結”卻從未消失。
英國《衛報》有評論稱,在地中海成立分艦隊是俄海軍再次航向世界的重要宣誓,俄羅斯正透露出欲重塑大國地位的信號。
分析指出,在國際環境新形勢下,俄羅斯深感掌握話語權的必要性,希望能形成強大的控制力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在維系國際戰略平衡、維護世界穩定方面發揮作用。
如果說軍事是復興的硬保障,那麼外交就是復興的軟實力。在堅持“東西方相對平衡的大國外交戰略”的同時,2012年普京再度上台后,對俄外交戰略再次進行了大幅調整,以更好適應其“走出去”的需要。
整合前蘇聯周邊國家的力量是俄羅斯重新崛起的重要依托。為此,俄羅斯推動前蘇聯及周邊地區一體化進程的力度空前加大,包括促成獨聯體自貿區協定的正式簽署、推出歐亞經濟共同體經濟一體化等。
此外,俄羅斯進軍亞太的步伐明顯加快,力主以“經濟外交”為策略打開通往遠東的大門,利用亞太經濟的蓬勃發展為俄經濟的提升創造機遇。
路透社認為,借助亞太地區的戰略優勢,俄羅斯通過外交手段擴大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政治力量平衡,與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形成對沖之勢。
“大國夢”能做多大
專家指出,俄羅斯的軍事外交戰略並非空穴來風,是在對國際形勢及自身處境正確判斷下做出的選擇,表明其大國心態的日漸成熟。
俄羅斯深知自己在全球化進程中所處的不利地位。然而,在西方國家的擠壓下,俄羅斯認識到,隻有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才能贏取生存空間,並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
為此,俄羅斯一方面降低外交言辭的調門,樹立和平、友好的大國形象﹔另一方面敢於對西方霸權說“不”,遇到原則問題則當仁不讓,在國際博弈中不輸氣勢。
當然,俄羅斯所面臨的現實挑戰並不少,最顯著的當屬西方對俄根深蒂固的戒備心理。
有分析指出,雖然俄羅斯正以積極姿態與西方世界構建新的雙邊關系,但俄羅斯崛起的態勢仍招致了西方國家的遏制,俄美、俄歐關系的磕磕絆絆似乎成為了一種常態。
此外,東歐國家對俄羅斯的疑慮與仇恨難以消解,也為俄實現“歐亞一體化”的構想平添了層層阻力。
俄羅斯的重新崛起也許是一段披荊斬棘的征程。“大國夢”能做多大,俄是否能如其所願“東山再起”,未來或將給出答案。(楊寧 崔亦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