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中印兩國有著悠久的交往。中國新領導層對印度將奉行什麼樣的政策?中方在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上的立場是否會有變化?在雙邊和國際事務中,中印將如何加強合作?
習近平:中國和印度有著傳統友好關系,也是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人口加起來超過25億。中印一起走和平發展、合作發展道路,是兩國共同利益所在,對亞洲和世界也是一件大好事。
2010年5月,我與到訪中國的帕蒂爾總統進行了很好的會晤。當時,我們都表示,要充分發揮兩國合作的巨大潛力,推動中印關系向新的更高水平發展。近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印關系得到很大發展,深化了妥善處理分歧、謀求共同發展的友好相處之道。中方視中印關系為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致力於推動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當前,中印兩國都在加快發展,這為兩國加強互利合作提供了更多機遇。雙方要抓住機遇,扎扎實實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把中印關系提高到新水平。一是要保持戰略溝通,把握好雙邊關系發展的大方向。二是要發揮互補優勢,在基礎設施建設、相互投資等領域拓展互利合作。三是要加強文化紐帶,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四是要擴大在多邊領域的協調和配合,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五是要照顧對方核心關切,妥善處理兩國間存在的問題和分歧。
中印邊界問題是歷史遺留的復雜問題,解決起來並不容易。隻要我們堅持友好協商,最終能夠找到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雙方要共同維護好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不使邊界問題影響兩國關系整體發展。
巴西《經濟價值報》記者:您如何評價目前的中巴關系?中方對加強兩國經貿合作有何設想,是否將從巴西進口更多高附加值產品?
習近平:我最近一次訪問巴西是在2009年2月,同盧拉總統舉行了很好的會談。盧拉總統后來訪華,我又同他會見。我很關心盧拉總統的身體,祝他身體健康。
中國和巴西分別是東西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同為新興市場國家。中國歷來重視發展同巴西的友好合作。20年前,巴西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中國家。20年來,中巴關系得到長足發展,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利益,為各自發展提供了機遇,也為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作出了貢獻。
當前,中巴關系正處於歷史最好水平,戰略性和全局性日益凸顯。在即將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期間,我將同羅塞芙總統舉行雙邊會晤。我期待著屆時同羅塞芙總統就推動中巴關系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發展坦誠交換意見。
經貿合作是中巴關系的物質基礎。目前,中國是巴西最大貿易伙伴,巴西是中國第十大貿易伙伴。兩國發展利益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雙邊經貿合作對兩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作用不斷增強。中方願同巴方進一步挖掘兩國經濟互補潛力,優化貿易結構,擴大合作領域。雙方還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兩國產業對接,創新合作模式,提高整體經貿合作水平。
我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經貿合作一定能夠在規模和水平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既促進兩國更好實現持續發展,又有利於兩國增強適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新形勢、抵御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
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您如何看待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興起對現有世界格局及全球治理體系的影響?
習近平:當前,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並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必須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近年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作用明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進行了份額改革,這是朝著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步伐。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希望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更完善、更符合世界生產力發展要求、更有利於世界各國共同發展。
新華社記者:您如何評價當前金磚國家合作水平?對本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德班會晤有何期待?
習近平:金磚國家合作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更加平衡、全球經濟治理更加完善、國際關系更加民主。
中方期待會晤深化金磚國家伙伴關系,完善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加強各領域對話和合作,挖掘務實合作潛力,向國際社會傳遞團結、合作、共贏的積極信息。
中方支持主席國南非把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外匯儲備庫、工商理事會、智庫理事會等列入會晤籌備重點,期待會晤在這些方面取得積極成果。
德班會晤期間還將舉行金磚國家同非洲領導人對話會。中方支持金磚國家同非洲加強對話和交流,構建伙伴關系,維護共同利益,實現共同發展。
俄通一塔斯社和俄羅斯全國廣播電視公司記者: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將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何種角色?是否會在推進改革方面邁出新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否會有進一步發展?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執政,就是要帶領人民把國家建設得更好,讓人民生活得更好。我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要肩負起這個使命,中國共產黨就必須加強自身建設,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不斷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更好為人民服務。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志和活力源泉,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不會有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多次強調,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開創發展新局面,就必須實現改革新突破。我們將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體制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推動國家各項事業發展。
我們認為,正如一棵大樹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天下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經驗,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肯定還要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世界在變化,中國也在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必須隨著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而向前發展。隻有不斷與時俱進,中國才能充滿活力。我們願意借鑒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但不會照抄照搬任何國家的發展模式。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隻有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終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