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1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發表亞太政策演講,稱“中美關系對於奧巴馬第二個任期內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美國歡迎中國和平崛起”。但是,隨著希拉裡的離任,奧巴馬2.0時代的美國全球戰略真的會再次轉移麼? |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
3月11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發表亞太政策演講,稱“中美關系對於奧巴馬第二個任期內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美國歡迎中國和平崛起”。2009年底,美國正式提出了“重返亞太”戰略,時任國務卿的希拉裡·克林頓無疑是該戰略最為積極的“推手”。但是,隨著希拉裡的離任,奧巴馬2.0時代的美國全球戰略真的會再次轉移麼?
“重返亞太”成了挑撥離間的代名詞
希拉裡外交的主要標識是“巧實力”,但是其在“重返亞太”中的運用並不太成功。
有媒體認為希拉裡只是小聰明,缺乏一種大智慧,在她卸任時,還有美國媒體為她的“巧實力”戰略打了負分。《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希拉裡所倡導的重返亞洲和亞太再平衡戰略其實並沒有給地區帶來穩定,反而成為了挑撥離間的代名詞,一時間,東亞各國劍拔弩張。專家指出,美國推行“重返亞太”戰略的基礎是亞太的穩定,而一個不穩定的亞太,一個“憤怒”的太平洋是不符合美國根本利益的。
“重返亞太”一直都帶有很明顯的“希拉裡色彩”,有分析指出,很多針對亞洲的決策都是出自希拉裡和前任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之手,而奧巴馬則在某種程度上“插不進手”。
希拉裡卸任后,與其風格迥異的約翰·克裡出任美國國務卿,他曾明確表示,“不應該把中國推向我們的對立面”。專家指出,雖然美國還會將亞太地區作為未來發展的一個大方向,但是會採取更加藝術的手法與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進行交往。
重新認識到歐洲的重要性
與高舉“重返亞太”大旗的希拉裡首訪亞洲不同,克裡選擇了歐洲和中東國家。
歐洲媒體指出這是美國全球戰略再平衡的一個開端,由此看出奧巴馬在第二任期內欲加強與歐洲盟友的關系。
而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拜登的發言似乎也印証了這點。他說,“歐洲仍然是美國不可缺少的頭號伙伴”,並表示他和奧巴馬總統都認為“歐洲是我們與世界其他地區接觸的基礎”和“展開全球合作的催化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