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半個中國被籠罩在一片霧霾之中,考驗著政府的應急處理能力。面對此次持續時間長、濃度大的霧霾天氣,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湖南、四川等地及時發布預警,相繼出台了治理措施。但專家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陰霾問題,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在1月14日上午的新聞通報會上,北京市環保局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造成此次重污染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第二,近期極端不利的污染擴散條件。第三,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疊加。
但是在許多專家看來,霧霾的根源是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我們的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污染排放量遠遠超出了最大生態容量。”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謝德體認為,治理霧霾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一是改善能源結構,轉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二是逐步改造和搬遷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減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的排放。
“環境問題說到底,是高污染、高消耗和生態破壞三類粗放的發展方式造成的。”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意識到,治理霧霾一定要調整經濟結構。
有專家建議,應將盡快完善生態考核體系,以使各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硬性約束,從而從根源上驅散霧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