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張火車票,不僅得幫鐵道部償還高額利息,還得養活整條灰色產業鏈,難怪成本居高難下。 |
距離京廣高鐵全線貫通僅剩一天,未經任何聽証程序的票價被鐵道部解釋為“試行價”。這三字也構成了對京滬、武廣、京津等其它線路的諷刺:“試行價”到底要試行多久?
國務院一紙628號文廢止了捆綁兜售半個多世紀的強制險,也令“鐵老大”對市場彎了一次腰。不過在千呼萬喚后,剛剛亮相的新版票價隻比原有價格微降幾毛錢。
更早些時候,多條高鐵在航空公司圍剿下推出打折,但隻限於上座率慘淡的“高端票”。
究竟為什麼高鐵票價降不下來?記者調查發現,一張火車票,不僅得幫鐵道部償還高額利息,還得養活整條灰色產業鏈,難怪成本居高難下。
身背萬億巨債賣票來還
記者注意到,“鐵老大”拼命捂緊錢袋,首先是因為身上還背負著驚人巨債,票務是其主要收入,自然不敢輕易削減。過去歷年春運都實行硬座15%、臥鋪20%的漲價,2007年頂不住輿論壓力宣布不漲價時,鐵道部曾算出票務收入因此減少了2個億。
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已不具備現實意義,因為5年后算作基數的高鐵票價要昂貴得多。換言之,一旦降價,鐵道部的直接損失金額也就更大。
債台高筑的鐵道部確實沒有降價的底氣。截至2012年三季度,鐵道部負債2660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了61.81%。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鐵道部的負債率分別為57.44%、60.63%、61.08%,顯然可見近幾年“鐵老大”的債務越欠越多。
耐人尋味的是,現在鐵道部的基建投資已經幾乎全部依賴債務性融資。記者從三季報上看到,2012年三季度末,鐵道部在銀行貸款2658億元,在債券市場發行了15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300億元中期票據和200億元短融券,早已超出了証券法規定的企業債發行額度必須控制在淨資產40%的紅線。
由此計算,鐵道部債務性融資佔今年計劃固定資產投資額度的7成以上,更佔到了今年幾乎基建投資額度的9成之多。
令“鐵老大”騎虎難下的是,盡管投資減速的聲音在去年動車事故發生后揚塵不斷,不僅今年四度追加投資額,令其高達6300億元,記者通過多份券商報告了解到,目前市場預期明年鐵路投資規模將不在今年之下。
而對照今年情況看,明年投資金額的主要來源仍將是債務性融資。換言之,明年“鐵老大”的資產負債率將繼續升高,成本高企的高鐵也正是天量巨債的最大投資去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