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粉絲團”的竄紅得益於習近平的南巡之行。該微博准確地報道了習近平在廣州的考察路線,有時甚至比正規媒體還要搶先一步。此外,它還罕見地登出習近平及其家庭的早期合影。該微博還為習近平取了一個親切的稱呼——“平平”。“學習粉絲團”的出現,體現了中共新一代領導人親民作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
親民風格:從標語到網絡的互動
領導人粉絲團在西方世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奧巴馬在“推特”擁有百萬以上粉絲,而奧巴馬大大小小的粉絲團則是不計其數。某種程度上講,奧巴馬亦是靠著社交網絡和草根粉絲贏得了大選和連任。
小羅斯福被稱為“廣播總統”;肯尼迪被稱為“電視總統”;奧巴馬則被稱為首任“網絡總統”。由此可見,在西方,政治領袖與民間的互動是一種傳統,而且隨著媒介發展,這種互動愈發豐富與多樣。
在中國,這一趨勢亦是隨著政治文明和媒介的發展而發展。1984年時,媒體發展有限,當時連電視都不是很普及。彼時也沒有“自媒體”這種公民自主發聲的渠道。所以標語這類媒介則成為表達感情的一種較為直接的通道。
而進入90年代,電視開始普及。領導人的呈現形象愈加立體與豐富。人們可以通過電視聽到領導人的聲音、看到領導人的形象。距離感展示中慢慢縮小。
網絡的出現將社會結構由福柯所言的全景治理轉向共景治理,即由統治者高高在上的監視狀態轉向平視狀態。距離感進一步縮小。人們可以對領導人發表自己的看法,與他人共同討論。而領導人的信息等也可以通過網絡手段較為容易的獲得。領導人亦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到來自民間的聲音。這種互動更為直接。譬如胡錦濤、溫家寶都曾做客人民網與網友互動。
微博等自媒體的發展,使粉絲群體有了自己的表達渠道。此外,通過網絡,粉絲也得以凝聚和發展,形成真正的粉絲群體。
另一方面,中共日益現代化、政治文明的發達以及領導人的新銳意識亦是產生粉絲群體的溫床。
相比前幾代領導人,中共新世代的仕途進程與內地媒體發展幾近同步。七位常委有很豐富的與媒體交往的經驗。習近平還曾在中央電視的經濟大講堂做過演講。這一代領導人的媒體意識與溝通意識是富有時代感的。
399年前,馬基亞維利寫就《君主論》,向意大利的國王們兜售“為民所懼要遠遠比為民所愛更安全”的理念。而399年后,政治文明早已今非昔比。
神化權威並不能真正捍衛領導人權威和執政的合法性,權威與合法性是來自公民的認同而非恐懼。當政治領袖具有人民性和親密氣質時,他才能保持自己的政治青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