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了“確保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目前,全國多地也在積極籌劃地方版的收入倍增計劃,在這個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將會有怎樣的機遇?需要什麼樣的“藥引子”? |
經濟發展“底氣”足
經濟發展給收入倍增增加“底氣”。
今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和東北地區GDP同比分別增長10.8%、12.4%和10%,均超過東部地區9.1%的增速,改革開放30多年來,連續5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全面超過東部地區。相對於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底子薄,其收入倍增計劃相比東部來說容易實現一些。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區的重慶、貴州、四川、陝西、雲南、廣西、寧夏、新疆等地GDP同比增幅超過10%。
不少地方將城鎮化列為發展的驅動力。相對於東部發達地區,城鎮化將給中部地區新一輪發展帶來契機,獲批的《中原經濟區規劃》便將新型城鎮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
基礎相對較好的東部,如何在之前的基礎上再發力,保証收入倍增的實現?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分析,到2020年時人均收入翻一番,也意味著人工成本會進一步提升,因此,關鍵在於要提高生產力,以人力資本驅動生產率進步,讓生產力的提高速率超過工資漲幅。他認為,這需要企業制度、教育科研改革等方面相互配合。
而打通省級區劃的經濟帶,還將繼續發揮增長極的作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江蘇沿海經濟帶、遼寧沿海經濟帶串聯東部沿海,中西部地區的廣西北部灣、成渝、關中—天水、皖江城市帶等也將繼續發力。
分配改革是“藥引子”
實現收入倍增還需要“藥引子”。
“居民收入倍增,是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的過程,需要全方位推進、多方面配合。”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表示,抓好收入分配,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讓城鄉居民收入倍增有制度保障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實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是個系統,首先,要完善初次分配政策,如完善最低工資政策、工資談判機制、提高就業的數量和質量、改變就業結構等﹔其次是完善再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稅收調節力度、實行財產稅和遺產稅等﹔再次,監管部門需要設計配套政策進行監管,如完善收入監管制度、稅收監管制度等。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中國貧富差別如此巨大,原因之一是一些人靠權力謀取利益。“要解決這個是我們稅收體制力所不及的,這個要靠整個體制改革,要讓權力不能支配那麼多的資源,而且要對權力進行監督,這樣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