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中共十八大后,新一屆中央領導人履職以來,他們的舉動受到全世界華文媒體的熱切關注。法國《歐洲時報》近日發表評論說,由中共新氣象帶動的官民之間的共識凝聚、良性互動,無疑表明新的執政集體已開始釋放更大的“政治能量”。 |
中國道路 復興之路
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人履職以來,外界最關注的莫過於他們將帶領中國這個第二大世界經濟體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海外華媒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從十八大之后首度亮相時的親民講話,到第一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警示亡黨亡國﹔從參觀《復興之路》時闡釋“中國夢”,到第一次地方調研選擇沿循鄧小平足跡﹔從官方、民間反腐行動的風起雲涌,到公布改變作風的“八項鐵律”……近一個月來,習近平所帶領的新領導集體,已然勾勒出一條執政主線。法國《歐洲時報》把這條主線概括為:民族復興是目標,深化改革、堅持法治、整肅吏治、尊重民意,都是核心部分,缺一不可。言談朴實、出行低調的親民做法,有助於積累公眾信任﹔以反腐敗、改作風為切入的吏治,能夠強化中共執政的合法性﹔強調憲法的權威、制度的重要,則能保証方向的清晰﹔而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無疑是避免中國停滯不前的保障。
美國《僑報》的社論稱,讓共同富裕成為分配調整的重心,從“國富”走向“民富國強”,這樣的轉變應是歷史的必然。法國歐聯網刊文稱,習近平給人傳達了具有正能量的新版“南方談話”:改革從自身做起,中國未來改革步子還會加快。
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稱,習近平和其他新領導人確實給中國政壇帶來了一些新氣象。一些看似不太重要的“小事”,不僅展示了習近平的務實個性,更有助於他樹立良好的公共形象,積累公眾信任,為他將來做一些真正的“大事”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於新領導層帶領的中國,海外華媒普遍樂觀。正如日本新華僑報網的評論所說的,“后十八大”時代,“中國再出發”呈現良好狀態,是中國之機遇、民族之機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