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諾獎:
一個農村人的“中國夢”
哪起事件“最能點亮2012年”?
多年后,你可能記不起這年生日如何度過,卻一定難忘:2012年10月,山東高密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個“講故事的人”,圓了國人的夢,也書寫了自己“低調輝煌”的傳奇。在北歐的寒冷冬季,這個愛吃餃子的中國人,為瑞典帶來一股“莫言熱”。
我們無意夸大莫言獲獎對於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意義。但毋庸置疑的是,研究中國作家的作品將成為國外一些學者新的攻堅方向。莫言的名字早已通過《紅高粱》等影視作品蜚聲海外,但直到遇到頂尖的翻譯人才,他的作品才真正走向世界,研究莫言才成為一種顯學。
近年,中國強調文化的自覺、自信與自強,著力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莫言的成功,是這種大基調中的一抹亮色。它既給我們提神,也告訴我們:翻譯等人才的匱乏,依舊在制約中國文化走出去。
回看國內,莫言作品脫銷,“莫言醉”白酒商標、“莫言”餐館商標被拍賣……莫言希望這股熱潮早點過去。伴隨中國作品更多地享有世界榮譽,中國真正建立文化自信,中國人將真正淡定地看待一些獎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