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中之間既有合作需求,也有競爭現實。在美國有一種看法是,美國企業在中國並不總能實現他們的目標,而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也有相似的經歷。如何看待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中國企業如何投資美國? |
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中之間既有合作需求,也有競爭現實。在美國有一種看法是,美國企業在中國並不總能實現他們的目標,而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也有相似的經歷。如何看待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中國企業如何投資美國?日前,記者採訪了3位美國前議員邦克(Don Bonker,曾任職於美國眾議院外事委員會及國際經濟政策和貿易委員會)、瑞格爾(Don Riegle,曾任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維納(Jonathan Winer,克林頓政府時期任美國國務院負責國際法執行事宜的高級官員),分享他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中美企業的機遇
“未來中美兩國都將把發展經濟作為政策的重點,因此兩國關系的重點也將是經濟利益的共贏。”在瑞格爾看來,中美兩國領導人換屆對於中美企業來說是個重要的機遇。“我認為中美兩國的領導必須坐下來交流各自面臨的挑戰,這樣才有利於推進雙方的經濟合作,有利於雙方的經濟發展。”
曾擔任美國副助理國務卿的維納則分享了他的觀察:“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已經不再局限於消費品,在基礎設施及工程建設領域也具備很高的技術水平。在積累了足夠的資產、經驗和技術后,中國必須走出去。如果不能將這些寶貴的財富分享給世界,對中美雙方來說都是一種浪費。”
邦克更直接地說出了美國的需求:“目前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國家的巨額債務,而華爾街在事實上沒有發揮有效的投資和融資作用,美國的很多行業特別是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非常需要資金。因此外來投資的意義不僅是消減美國的債務危機,更重要的是拉動美國經濟的發展,而中國就是美國尋求外來投資的主要國家之一。”
華為中興的冷水
盡管中美雙方有著迫切的需求,但中國企業的遭遇卻為這種熱情潑了冷水。
10月8日,經歷了數月調查后,美國眾院情報委員會發布的報告稱,華為和中興可能威脅美國通信安全。
在此之前,中國的光伏產業、板材、無縫鋼管無一例外地遭到美國的雙反調查,中國企業的赴美之路一波三折,這與在日本、巴西等國家的經歷截然相反。
“中美兩國對於某些特殊的戰略性行業都會予以特別關注,具體表現為設立相關的政府部門對這一行業的投資進行篩選。”瑞格爾從戰略層面解釋了這種現象:“高科技領域是個有待定義的領域,對於這一領域的運作和監管,比如確保通訊領域全球供應鏈的安全性等問題,很多國家也沒有達成共識,也需要各國之間的彼此協作。”
當然美國利益相關者自有一番考慮,“很多地方政府希望吸引外來投資,但可能當地有一些企業並不希望看到外來企業加入市場競爭,同時某些當地或者華盛頓的政客出於各種目的會反對來自中國的投資。”維納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