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09:09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但中日關系的緩和並不容易。據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26日在記者會上透露,受釣魚島問題影響,由日中兩國防務部門構建“海上聯絡機制”的相關協商已經中斷。日本新聞網以“日本宣布暫停日中防務磋商”為題說,日本政府擔心,因為釣魚島問題,中國海軍有可能會進入“日本領海”,引起雙方的軍事摩擦,因此急切期望與中國盡快建立海上聯絡體制。《產經新聞》稱,釣魚島問題的長期化讓日中兩國軍人“無法相信對方”,兩國軍方間一系列高層往來、人員互訪乃至聯絡機制因此全部中斷。
右翼勢力的抬頭也是日本與周邊國家關系面臨的變數之一。“石原新黨能走多遠?”這個問題是日本媒體26日探討的重點。《朝日新聞》說,很多人認為石原是引發此次釣魚島危機的“罪魁禍首”。在中韓等亞洲鄰國看來,石原頭腦頑固,而他能在國內大行其道,會使得日本國內持強烈國家主義政治立場的保守主義者進一步受到鼓勵和刺激。事實上,除中國以外,韓國輿論最近也發出警告,稱日本國內政治“出現右傾保守化加速發展的趨勢”。《產經新聞》報道稱,新黨日本維新會26日發布選舉綱領,其中關於釣魚島和獨島、南千島群島等問題,其態度是“按照國際法都是日本固有的領土,這是毋庸置疑的。排除一切妥協”。《澳大利亞人報》26日稱,日本任何自稱無辜很受傷的說法都必須以懷疑的眼光加以審視。就在上周,普遍被視為候任首相的反對黨自民黨黨魁安倍晉三就展示了他的鷹派色彩,參拜了靖國神社。此舉就是有意挑動北京的憤怒。
對於眾多紛爭,日本倒是表現出“靈活”的應對策略。據韓聯社26日報道,日本政府原計劃於10月就獨島問題向國際法院起訴韓國,但現在由於韓日關系出現改善跡象而修改了計劃,擬將起訴韓國的時間推遲至11月之后。有分析認為,日本擔心在日中釣魚島爭端下激化與韓國的矛盾不合時宜。
釣魚島成“永遠的摩擦”?
“日本如何在保衛領土方面加大話語權?”美國《時代》周刊網站25日提出幾點意見。文章稱,中日釣魚島對峙以來,“冷靜頭腦”一直佔據著上風。不過現在或許到了日本在釣魚島採取一些防御措施的時候了,以防下次出現“頭腦發熱”佔上風的情況。日本或許可以採取一些“溫和”的措施:一是向西南諸島派駐軍隊、艦艇和飛機﹔二是建立聯合司令部,讓陸海空自衛隊能夠協同配合﹔三是經常開展演習,從經驗豐富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身上學習﹔四是不管多不願意都應當邀請中方前來觀察,“如果對方不知道你的實力,也就說不上有什麼威懾力了”。《日本時報》26日則以“加強日本的網絡安全”為題稱,大多數安全專家認為,釣魚島爭議不太可能引發軍事沖突,但未來的沖突很可能會涉及到先進復雜的網絡攻擊,日本必須迫切做好應對網絡安全的准備。
“美國必須在中日島嶼爭議中明確支持日方”,這是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5日一篇評論的標題。文章稱,美國可能希望中日之間圍繞無人居住島嶼的爭議能簡單化解,畢竟美國自己的事情還一大堆忙不過來。美國希望中日避免沖突沒錯,但有時候不得不選擇站隊,國際問題上模棱兩可在外交事務上可能有用,但在這裡不行。美國應當更加公開地支持盟友日本,反對中國的“欺凌”。
各種爭論頗多,但有一點確定,中日爭端這場風波不會輕易過去。日本富士電視台26日稱,中日在東海和釣魚島的對峙為海上保安廳和自衛隊擴充力量“准備了充足的理由”。日本政府人士表示,釣魚島問題的長期化反映了中日海上爭端的長期化,“目前的爭端只是未來長期爭端的序曲而已”。《產經新聞》編委古森義久24日撰文稱,中國“奪取”釣魚島的戰略意圖越來越明確,今后中國也會通過各種方式“威脅”日本,日本隻要不打算選擇放棄釣魚島的道路,就要將其當做“日中之間永遠的摩擦”予以對應。
劉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釣魚島問題上中國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通過巡航等手段持續保持對日本的壓力,進一步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同時要將斗爭手段“專科化”,如果日本沒有大的后續動作,中國應盡量把沖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既在政治上保持壓力,又不影響經濟交往,減少中國自己的損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