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7日09:39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專家解讀
國家福利不能養懶漢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新政有助於建立聯網的網格化管理,逐步使政策在基層得以無縫對接式的落實,保障國家福利不養懶漢。
夏學鑾表示,新政提出了按月查和跨省查的檢查方式,這對於管理部門及時了解低保者經濟條件有無改善,是否已經脫貧不需要低保救助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將幫助國家節約下不必要支出的資金,將其用於更需要救助的人員。
對於按月查和跨省查的檢查方式,夏學鑾認為,這需要各部門間逐步實現信息聯網才能實現。打造這一核對平台,就需要實現類似於網格化的管理方式,將低保者的相關經濟數據基本無遺漏的匯總,並加以無偏差的實時管理,以無縫對接的方式,保障低保資金的應發盡發。
不過夏學鑾也強調,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經辦人員和村(居)民委員會干部的個人素質也極為重要。此前,媒體曾不斷曝光有相關干部或其親屬以權謀私,套取低保資金的案例。而相關工作人員審核不嚴,導致冒名頂替等現象也屢見不鮮。
夏學鑾還提出,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應低於最低工資標准的提法也很及時。他介紹,國際上近年通行的規定就是“一個面包的原則”,也就是福利制度不養懶漢,基本不能出現有勞動能力者不工作卻能衣食無憂的情況。例如近年來美國規定,單親媽媽要享受生活救助資金,至少每周要工作20小時,而且享受待遇的時間不能長於5年。他表示,我國應該適度拉大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和最低工資標准的差距。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