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他是位歌唱家、中醫師、學者,還是一位發明家
他要攜手武漢藏家以金絲楠木打造世界頂尖音響

旅法奇人畢征慶【2】

張東偉

2012年05月21日10:13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畢征慶近影。攝影:Dianna Yang 

12歲,第一次行醫

提起自己幼年時第一次單獨給人看病,畢征慶至今耿耿於懷。那一年,畢征慶12歲。聽畢征慶說,因為祖傳中醫,自小習武,又拜了幾位“厲害”的老師傅,小小年紀的他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了。據他講述,他第一次單獨為人治病,患者是一位從房頂上掉下來,腰部撞在了磚垛角上造成腰椎壓迫性骨折,已經癱瘓了十幾年,大小便失禁,小腿看上去比大腿還要粗。一摸直掉磷皮,很嚇人。由他七十歲左右的老母親照料一切。“我去的時候,據他母親講醫生說讓多給他吃點好的,多照顧照顧他,這人能活過當年冬天就不錯。我採用正骨推拿針灸,連續治療了三個月以后他基本上這腿上的肌肉就開始長起來了,六個月以后幾乎可以把著床邊站起來。一年左右以后就可以拄著拐棍走路了。”他人雖然逐漸健康了,但可惜的是,后來因為家裡的原因,出了一些事,媳婦在他生病期間開始照護他,后來有了新的心上人,原本想等他去世后改嫁,看他逐漸恢復后就不回家了,最后干脆提出離婚,患者老母親不能理解這些,這麼多年的辛苦和煎熬都過來了,在看到希望的時候,怎麼會是這樣?老太太本來就患有血壓高,著急上火后,不久腦溢血去世。該患者看到母親因為自己拖累辛苦這麼多年而撒手人寰,不久就上吊而去。“有時候我想,真不知道自己是救了他還是害了他?難道真是如古人講,救得了病而救不了命。”畢征慶說。

而這之后的日子裡,無論是在哈爾濱、北京或是大洋彼岸,畢征慶從未放棄自己的行醫之路,他手下治好的病患,有幾個月大的自閉症嬰兒,有高處跌落西醫放棄治療的癱瘓者,還曾讓因跳傘骨折的法國特警隊人員重新站立返回工作崗位……

中央樂團老師:“我們找的就是你”

“小時候,我8歲的時候在哈爾濱有參加一個兒童合唱團,后來我就對學小提琴有了興趣。怎麼學的唱歌呢?有一次參加一個兵團匯演,有一節目是男中音獨唱。我一聽,哎,我覺得我比他唱得好啊,呵呵。”畢征慶說,后來就一直想找個老師教他。一開始,這些歌唱家老師沒有太拿他當回事,“但一聽我唱,他們都要當我老師。”最后畢征慶選擇了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系李蘭宗教授。到中央樂團后受教於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楊化堂,得益匪淺。

1973年,畢征慶在黑龍江五常縣下鄉。1976年,畢征慶考上中央音樂學院。“那一年中央樂團老師來,我一唱,人家說‘我們找的就是你’。”“76年,我考上中央音樂學院,當時按我是特殊人才招的,因為我的低音,我的聲音條件別人沒有。人家說這人我們必須要。老師說我的嗓子是非常特殊。人家說我們聽你唱歌是一種享受。”

畢征慶說,從哈爾濱到北京去上學,當時整個過程其實很是艱辛,當自己拿到戶口坐上火車的那一刻真是百感交集。“在中央樂團的時候,有一個意大利專家在中國教唱美聲唱法,當時是在全國招生,他聽我唱完以后就每天兩點鐘來給我上一小時課,別人都是半小時一次,一個星期兩次,我是每天都來。他說我非常特殊,建議我去意大利,將來可能會世界知名。”畢征慶說,后來他並沒有去意大利,因為到了法國后,耳聞目睹一切后,感到我們再學西方的東西,也隻能是跟在他們的屁股后頭學習。他覺得中國人有如此多優秀的文化,我們可以借鑒和學習西方的優點,但並不一定放棄自己的東西成為他們的一部分。所以經過考試比賽而考入了法國唯一的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職業合唱團,成了終生職業歌唱家。

用專業歌唱家的說法,是寧可當上一流的合唱演員,也不當三流的獨唱演員。正是他的這樣選擇,使他擁有了充裕的時間,沒有了生存的顧慮,對中國古代的道學和道醫學有了更深的研究和理解。

為了能使更多的人感受和得益於中國的哲學思想和道學精華,他伙同從小的發友,中國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劉軍先生一同根據中國《黃帝內經》等醫書,結合陰陽五行,按照宮商角徵羽五音與心肝脾肺腎五臟學說,及憂思,悲哀,惱怒,喜悅,恐懼五種輕質表現相配合。編創了《中國五行安神曲》,通過聲音的不同頻率和波長對身體的不同器官和生理結構組織的諧振產生共鳴,刺激末梢神經,皮膚和經絡穴位,疏通經絡達到臟腑的陰陽平衡起到養生保健,祛病強身入靜安神。使聽此音樂者得到身心的淨化和安逸。達到內外諧和。

(責編: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