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看孫兒 自有別樣樂
5月8日,在車站遇到來自北京的山東籍老爺子葉步賢,感觸頗深。葉步賢說他今年已經72歲了,他的外孫女3歲從北京來日時,是“中國人”,5歲以后慢慢變化,到了現在8歲已經成了“日本人”。
葉步賢表示,外孫女從出生到3歲是他和老伴最快樂的時期,由於女兒女婿在東京打拼,將孫女托付給他們,讓他們身邊多了依靠,減少了兒女無法陪伴在身邊的孤寂,而幼小的外孫女十分討人喜愛,增添了天倫之樂。這類現象,在中國的家庭裡幾乎到處都有。外孫女回到女兒女婿身邊后,曾經有一段時間不知該干點什麼。這不,女兒剛懷上了第二胎不久,他就借機來照顧女兒,順便看外孫女。
老爺子說,他這是三進山城,對東京已經熟門熟路了。外孫女平時都是與同學一道做巴士回家,現在撒嬌讓他騎自行車來車站接她。看著70多歲老人騎著日本媽媽接送孩子上幼兒園、保育院專用的自行車,前車筐放著外孫女上學用的沉重書包,后座位上坐著心滿意足的外孫女,讓人感到這是異國他鄉的天倫之樂。
近年來,大多數中國老年人來到日本,對兒孫疼愛有加。有的一生含辛茹苦,為了兒女孫子毫無怨言。
家住墨田區的兩位上海老人,他們是專程為照顧生孩子的媳婦而來東京。愛護兒孫的老倆口,喜得孫子,興奮快樂無法形容。他們包下了所有家務事,並按照中國的傳統調養“坐月子”的兒媳。
兩位老人在中國是從教40年的中學教師,退休后來到東京與兒子、媳婦和剛出生的孫子團聚。他們感到自己很幸福,忙碌著家務、照料著孫子。遺憾的是,每次來日隻能呆個半年左右,孫子一點點大了起來,他們為此已經奔波了三四次,可惜歲月不饒人。
90年代末或2000年初到日本的中國年輕人,基本上已經成家立業,有的有了孩子,孩子幾乎都是由國內來的父母照料。不少是雙方的父輩即“親家”之間你來我往,如同“換防”。
葉步賢老爺子說,他女兒女婿家就是這樣。因為女兒懷孕,所以他們家先來照顧,半年之后再“換防”。外孫女跟他說,外公與爺爺的炒飯風味不同,她都喜歡,而且還可以換換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