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基博與錢鍾書
1950年,錢基博夫婦於武昌
20世紀30年代,我國有四位國學大師:太倉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吳江金鬆岑,無錫錢基博。
今世人知錢鍾書而不知其父錢基博。其實,錢基博的國學造詣自有千秋。古今父子皆為大師者十分罕見。
集部之學,海內罕對之美譽
錢基博(1887年-1957年),字子泉,號潛廬,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古文學家、文史專家和教育家。
他自幼聰明好學,16歲撰《中國輿地大勢論》,發於《新民叢報》,深得梁啟超贊賞﹔撰《說文》,發於《國粹學報》。1909年,江西提法使陶大均看到他的文章,“駭為龔定庵復生”,遂招之入幕,待之如上賓。那時他年僅22歲。
民國二年,直隸都督趙秉鈞、江蘇都督馮國璋皆因其才學,招為秘書,他毅然謝絕。后任聖約翰大學國文系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和浙江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后,受聘於武昌華中大學(今華中師范大學),直到1957年病逝。
錢基博“於車塵馬足間,也總手執一卷”,以至“生平讀書無一字滑過”。他博通經史子集四部,以集部之學見稱於世,有“集部之學,海內罕對”的美譽。
大名鼎鼎的張謇贊其文章“大江以北,未見其倫。”國學大師錢穆說自己“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子泉。生平相交,治學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錢鍾書也曾稱贊父親:“先君遺著有獨絕處。”
錢基博著述頗豐,有《韓愈志》、《韓愈文讀》、《明代文學》、《國學必讀》、《經學通志》、《古籍舉要》、《文心雕龍校讀記》、《駢文通義》、《版本通義》、《中國文學史》、《現代中國文學史》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