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人民網>>海外網>>文教>>名流剪影

皆為大師 錢基博、錢鐘書父子趣聞 【2】

來源:《羊城晚報》  2012年05月11日10:16

教子嚴厲,不惜飽以老拳

錢鍾書出生后就出嗣給伯父錢基成,伯父對他採取放羊式教育,每天下午授課,上午則帶著他上茶館、聽說書、品民間小吃,他玩得非常開心,逐漸染上了晚起晚睡、貪吃貪玩的壞習慣。

錢基博想懲戒兒子,又擔心兄長不滿,遂提出讓鍾書進入新式小學讀書。鍾書沒有學數學,進入小學后跟不上班。錢基博為他惡補數學,可兒子就是不開竅,氣得他擰兒子的皮肉,用以懲戒。

1920年,伯父去世后,鍾書由父親直接管教,終於改變了壞習氣。他才思敏捷,隻要靜下心來讀書,幾乎是過目成誦,一旦與伙伴們玩耍時,就信口開河,臧否古今。

父親因此為他改字“默存”,取意於《易經·系辭》的“默而成知,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告誡他少說多做,以防口生禍端。

錢鍾韓(錢基博弟基厚子,中科院院士)曾回憶說,他和鍾書在東林小學讀書時,每天下午放學,在無錫第三師范任教的錢基博就要他們到他辦公室自修或教讀古文,待在校學生晚餐后才帶他們兄弟倆回家。

錢基博對鍾書管教很嚴,甚至不惜飽以老拳。1926年秋至次年夏,錢基博應清華之聘北上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正讀中學的錢鍾書少了拘管,狂讀小說,直到假期結束,才記起連課本都沒翻過。

1927年暑假,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鍾書自然不能過關,被痛打一頓。這激起了他發憤讀書的志氣,遂廣泛涉獵《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打下了堅實的古詩文基礎。

錢鍾書后來寫客套信從不起草,提起筆一揮而就。如果是八行箋,幾次抬頭,寫來恰好八行,一行不多,一行不少。這般功夫也是他父親訓練出來的。

留給了世界一個文化奇跡

1930年,錢穆的《國學概論》出版前,請錢基博寫序文。錢基博將此事交給了兒子錢鍾書。寫畢,錢基博通讀一遍,覺得言辭肯綮無懈可擊,就署上自己的大名交稿了。

1929年,錢鍾書考進清華大學后,父親經常給他寫信,告誡他“兒之天分學力,我之所知﹔將來高名厚實,兒所自有!立身務正大。待人務忠恕”。叮囑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鍾書對父親也很孝順。1938年秋,學成歸國的錢鍾書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范學院任英文系主任,因為父親錢基博時任師范學院國文系主任。

這是錢鍾書的多產期,他在藍田著手寫《談藝錄》,出版《中書君近詩》,並撰《寫在人生邊上》半部。最重要的是他構思孕育了小說《圍城》。父子同校,交流機會自然多。在國外學會了燉雞手藝的錢鍾書,經常為父親燉一缽好湯。

錢基博是有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新中國成立后,他將5萬余冊藏書全部贈給華中大學(后改名華中師范學院)。1952年,又把收藏的甲骨、銅玉、陶瓷、歷代貨幣、書畫等文物200余件,捐贈給華中師范學院歷史博物館。

此外,尚有碑帖宇畫1000余件、方志1000余種,悉數贈予蘇南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江蘇泰伯文獻館。不把這些寶貝留給兒子,卻造就了同樣淡泊名利的一代鴻儒、“文化昆侖”錢鍾書,留給了世界一個文化奇跡。

(責任編輯:俊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