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新情況新變化,必須繼續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抓住時機盡快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著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切實辦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發展的包容性。
會議強調,明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我們黨將召開十八大。做好明年經濟工作,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著力加強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會議認為,推動明年經濟社會發展,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統籌處理速度、結構、物價三者關系,特別是要把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效防范經濟運行中的潛在風險放在宏觀調控的重要位置。要深入分析經濟發展和運行趨勢變化,准確把握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重點。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民生領域投入,積極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嚴格財政收支管理,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貨幣政策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優化信貸結構,發揮好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時化解潛在金融風險。財政政策和信貸政策都要注重加強與產業政策的協調和配合,充分體現分類指導、有扶有控,繼續加大對“三農”、保障性住房、社會事業等領域的投入,繼續支持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在建和續建項目、企業技術改造等。要加強預算管理,嚴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財政支出。
二、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努力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要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增加糧食生產直接補貼,加大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力度。要落實好“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要強化農產品全程質量安全管理,完善儲運和市場體系,規范流通秩序,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要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范圍,新建一批高標准農田。要堅持科教興農戰略,增強農業科技攻關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農業技術推廣。要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好農村危舊房改造、環境整治、飲水安全、道路建設和電網改造。要辦好農村義務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准和農民受益水平,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要落實好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和新10年扶貧開發綱要。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步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戶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產經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