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07日13:43|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新加坡地狭人稠,如何利用空间是新加坡政府的主要烦恼之一。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最近撰文指出,新加坡可学习日本等国经验,在地下发展购物中心和办公室。 |
新加坡地狭人稠,如何利用空间是新加坡政府的主要烦恼之一。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最近撰文指出,新加坡可学习日本等国经验,在地下发展购物中心和办公室。
早在去年底,许文远就曾表示,政府正在探讨开发和使用地底空间的新方法。他举例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店、电影院、办公室、旅馆、大学等综合设施应有尽有。
城市或往地下发展,给不少苦闷于人地矛盾的国家带来一丝曙光。荷兰陆地面积狭小,向海洋要地的历史已有800年之久,1/4(约7000平方公里)的国土由填海造陆得来。在亚洲,陆地资源贫乏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韩国也都曾重视利用滩涂或海湾填海造地。
但填海造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扩张妙方。花费巨大不说,造成的环境问题更惹人担忧。荷兰1950年到1985年间湿地损失了55%,鸟类减少,气候温差变大,近海污染严重。日本大规模填海造陆,破坏了生态环境,纳潮量减少、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海水水质恶化、海洋生物资源退化。
往上发展,也是越来越拥挤的大城市无奈的选择。摩天大楼兴起于19世纪末,美国纽约市与芝加哥地价昂贵,为了创造更多利用面积,摩天大楼应运而生。
自第一幢摩天大楼——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问世起,高楼大厦在世界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摩天大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中心用地紧张的问题,拓展了城市空间,摩天大楼也成为了城市风貌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但摩天大楼会影响邻近的居民,遮挡附近建筑物日照。玻璃帷幕会提高室外温度,加剧热岛效应。摩天大楼带来的交通问题、建筑摇晃、地盘位移或地层下陷等问题也数不胜数。
新加坡目前714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约两成是填海造陆而来,但往地下发展的蓝图已在规划中。
许文远指出,新加坡目前地下已有12公里长的快速道路和80公里长的捷运路线,正兴建的地下储油库将是东南亚第一个地下储油设施,让地下空间的利用达到新的境界。
他说,新加坡政府也在研究制定地下发展总蓝图的可能性,希望和地上发展总蓝图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未来的我们,可能真会往地下发展。
(责编:庞晟)
近海污染 1950年 摩天大楼 填海造陆 城市空间 热岛效应 鸟类 地层下陷 湿地 地下空间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