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1日11:31来源:东方网字号:
摘要:今年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全年,开发区预计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90亿元。据悉,为实现这一主要经济指标,开发区将大力推进“五个十”工程建设。其中,尤其注重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
原标题:浙江余杭:“产城融合”让高新企业落地生根
东方网记者陈珠还6月20日报道:今年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全年,开发区预计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90亿元。据悉,为实现这一主要经济指标,开发区将大力推进“五个十”工程建设。其中,尤其注重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今年工业投入43亿元
近年来,随着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产城融合”逐渐成为开发区未来发展的主线。今年以来,开发区继续紧盯“工业”这一主业,大力度推进“五个十”工程,即完成十个项目签约,实现十个项目开工,启动十家企业改造提升,建设十万平方米孵化器以及培育十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工业投入总额达43亿元。
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90亿元,限上工业投入43亿元,经常性税收收入20亿元,力争产值、投入、税收增幅达到30%,确保实现合同利用外资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5亿美元,实际到位市外内资18亿元。截至4月底,开发区已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04.9亿元,增长9.3%;限上工业投入10.6亿元,增长18%;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03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22万美元、实际到位市外内资0.53亿元。
重点培育10家骨干企业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完成签约项目4个,其中总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2个。在今年即将开工的项目中,胡庆余堂、兴源过滤二期、大东南包装三期、贝达药业、海南普利制药等项目在列。与此同时,开发区将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支持骨干企业,培育十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其中就包括了老板集团、西湖离合器、贝达药业、诺贝尔陶瓷等知名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由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凯美纳”,已于今年正式被纳入浙江省医保支付范围的靶向肿瘤治疗药物,开始在杭州、义乌、嘉兴、绍兴等8个城市提供给患者。而在此前,同类药物只有跨国巨头美国阿斯利康和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易瑞沙”和“特罗凯”,患者每月开支在1.6万元以上。据统计,我国用得起这两种药品的患者不足5%。
“而“凯美纳”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进口产品,价格却只有进口药的2/3。”贝达药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保覆盖地区的肺癌患者,只要服用凯美纳满6个月后尚存活,后续用药就将全部免费,这样算来,病患只需自付1万多元钱,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将大大得到缓解。7月初,浙江全省范围内罹患肺癌的医保人员均可享用到“凯美纳”。截至今年3月31日,累计免费用药3481人,免费发药74430盒,总价值超2亿元。
据2012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结果,通过经济规模、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增量增速四大类指标的综合评比,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19个国家级开发区评比中位列第五,在2012年新晋级的5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居第二。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hww@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