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方周末》新年特刊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改动一事,在互联网上已是沸沸扬扬。互联网上有不少意见领袖支持《南方周末》编辑部,微博上还出现以该编辑部署名的措辞强硬的声明。这样的公开冲突在中国媒体中相当罕见。《南方周末》的这件事是媒体管理模式遇到挑战的突出例子。现实或许是,老的媒体管理体制不可能原封不动继续下去。时代在前进,管理需要与时俱进。 2013年1月3日,《南方周末》刊登了新年献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署名南方周末编辑部。每一年辞旧迎新时,刊发新年献词已成南周的惯例。本文特意汇总了《南方周末》1997年至2013年的新年献词。 |
综合新民网消息报道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多处错误引争议
东方卫视4日播出节目《子午线》,以下为文字实录:
今天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微博上应该说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南方周末》2013年的新年献词。
“百晓生1115”在他的微博上说刚看了两眼就发现了错误,头版“2000年前大禹治水”,但是两千年前是汉朝,难道大禹穿越了吗?
献词第二段“这是我们第一千零五十七次和你相见”,头版上写得很清楚,这是“第一千五百零七期”。学者赵楚以及凤凰周刊的微博都指出了这个错误。
另外封面文章里面众志成城这个“城”字也写成了诚意的“诚”。
这份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口号的报纸一直令读者们感到尊敬。它一年一度的新年献词历来都非常引人注目。所以呢,对于今年南方周末出现的低级错误,很多网友都在微博上既表示无语,也有些惋惜。(来源:东方卫视)
■ 环球时报社评
有必要冷静思考《南方周末》事件
《南方周末》新年特刊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改动一事,在互联网上已是沸沸扬扬。互联网上有不少意见领袖支持《南方周末》编辑部,微博上还出现以该编辑部署名的措辞强硬的声明。这样的公开冲突在中国媒体中相当罕见。《南方周末》的这件事是媒体管理模式遇到挑战的突出例子。现实或许是,老的媒体管理体制不可能原封不动继续下去。时代在前进,管理需要与时俱进。 2013年1月3日,《南方周末》刊登了新年献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署名南方周末编辑部。每一年辞旧迎新时,刊发新年献词已成南周的惯例。本文特意汇总了《南方周末》1997年至2013年的新年献词。
2013新年献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
这是我们第一千零五十七次和你相见,也是2013年的第一次。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你守护你的生活,我们守护这张报纸。让我们彼此祝福,愿你我都能够在新的一年离梦想更近一步。
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而这期许常新。我们曾创造灿烂古国延续千年,但1840年的炮火惊醒天朝旧梦,我们始觉昨日之弊。开眼看世界,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肇始于此;变法维新肇始于此;革命共和肇始于此;五四呐喊肇始于此;而南湖游船上的畅想、天安门土的宣告、改革开放的号角,亦肇始于此。
我们对自己的期许从来不能脱离时代的进程;“苟日新,日日新”,唯有融入文明进步的潮流,期许才不会退化为桎梏。
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而我们必须对自己一诺千金。农民从种子里收获一个好年景是应然之事,孩子从学校平安归来也是应然之事;先贤所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是应然之事。
在2012年年末,梦想的火焰又一次被点燃。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蕴藏着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情怀,更包含着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站在新年的起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是因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样的时代强音,因为宪法正是国家对万千生民的梦想所签署的契约。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是因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这样的民生承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民族复兴之梦必须将广大人民个人小梦串联汇聚,把国家与人民真正连为一体的承诺正是汇聚的闸门。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是因为今天的我们已处于能够兑现梦想的时代。我们梦想权利一一落地,公义自在流淌;我们梦想国家的强大成为人民福祉的保障,让每一个人都从国家的发展中收获自己应得的成果。
兑现这一千一万个梦想,才能祭奠那无数舍身成仁的亡灵;兑现这一万一亿个梦想,才能抚平这一百多年的刻骨痛楚。令人欣慰的是,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我们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万物速朽,但梦想永在。我们倾听你的梦想,我们期待你敢于做梦: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做梦者才杰出。我们别无所倚,惟有对期许的追求;我们别无所长,惟有对承诺的执著。
2012年新年献辞: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
我们再次赋予时间以壮丽感,这是我们和你在这个崭新年头的第一次见面。太阳照常在黎明升起,从辽阔幅员的霜雪和晨露间升起,从每一桩生老病死和柴米油盐间升起,从远方潮湿的枕木和卧室窗玻璃上的冰花上升起。无论身在何地,愿你在这个清晨,分享这份光亮。
没有哪个黎明能阻止阳光。在又一个新年,我们迎接正义与真相的光芒。你看到动车调查报告宣告出炉,看到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终被撤销,看到乌坎村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村民代表……这是这个国家向前的步伐,这更是属于你我的荣光,因为每一个渴求进步的个体都为之贡献了力量。平凡真实的生活中,能动的个体执拗地站立于每一寸坚实的土地之上。
你看着他们愚公移山,将旧规则改变,让新价值诞生。希望从人心的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亮大江南北。这平凡的生活,因为他们而不再平凡。能被他们感动,每个人的心也终能散发光芒。伸出双手,你不仅点亮自己,也温暖周围。
这是一个亟需正义的时代,而你对权利的坚守就是正义之源。从年初的乐清,到年终的乌坎,公民为土地和自治的权利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任何人都无权剥夺”——2011年,庙堂之上的诸多言说体现出为政者应有的光彩,切中斯土斯民的肯綮。我们乐见政府诚意回应,打开良性互动的空间。我们希望宪法声如洪钟一言九鼎,正义公正照耀每一个人。
大转型的中国,已然走到这里。一切都奠基于权利。权利摇晃的国度,决不可能固若磐石。哪些不容侵犯?什么不可剥夺?何处是光?哪里是影?光线被遮蔽之处,理性就难以生长。这便是为什么我们不辞辛劳追寻真相,这便是为什么我们不遗余力追问究竟。而真相的呈现、权利的稳固,有赖于每一束光,有赖于每一个人——不管体制内外,无分男女老少。
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才是希望之民族,才是强大之国度。
如此,才能智者蜂起,百家争鸣,让思想的光芒肆意照射。
如此,才能勇者辈出,齐头并进,让实践的理性改变现实。
思想的光芒正在重生。从曾经的枯竭僵化走向人性复苏,从新左派与自由派之争到2011年的宪政辩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应该且能够做什么?一百七十年来,中国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认清自己的路向。
行动的理性正在重生。我们反省内心,从不可遏制的良知出发。我们埋头向下,从自己开始。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公民社会,以张扬人性微光。
这光微而不弱,足以充塞天地,烛照人间。
这光不在远处,就在当下。你体认内心光芒,权利已在其中,责任已在其中。你活出尊严来,那些想为你做主的人就脚脚踩空。光明前进一寸,黑暗便后退一分,这道理简易明白。而你,至少可以点亮自己,一切只要无愧于心。
点亮自己,便不会妄自菲薄。此处点亮一束光,上天总会在某处打开一扇窗。我们只用求应然之理,做分内之事;虽千万人吾往矣,知其不可而为之。
点亮自己,权利便能着床,能动的个体由之生焉,公民由之成焉;点亮自己,权利便会团结于权利,公民社会由之生焉,制衡权力的力量由之成焉。
公民强大,社会才会强大。社会强大,公民的尊严才得以保障,每一个个体才能够主动参与国家的制度运转。人们深爱自己的国家,只因她能保障正义与安全,只因她不断由公民们亲手“重建”。国家与公民之间血脉贯通,于是公民的悲伤,成为国家的悲伤,于是国家的荣光,成为公民的荣光。
所以我们不能止步于抱怨,尽管抱怨本身无可厚非;我们也不能沉溺于低俗,尽管低俗是最起码的权利。我们理应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成就更好的中国。
我们在一起,就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就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因为我们知道,惟有点亮自己,才有个体的美好前程;惟有簇拥在一起,才能照亮国家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