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首页|国内|国际|台湾|港澳|华人|评论|留学|创投|娱乐|文史|书画|旅游|视频|汉语|地方|论坛
海外网>>国内>>文教

"中国式公务员热"给经济长期发展带来了什么?

2012年11月26日11:16    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公务员考试又开始“烧”起来,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人们对公务员的热情不减。但是这样持续的热度对国家真的好吗?“公务员热”的燃料到底是什么呢?“公务员热”又将什么燃烧殆尽?

来源:凤凰网天津频道

“公务员热”

公务员考试又开始“烧”起来,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人们对公务员的热情不减。但是这样持续的热度对国家真的好吗?“公务员热”的燃料到底是什么呢?“公务员热”又将什么燃烧殆尽?

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热衷于投入到考公务员的行列中,这让我国公务员的素质也越来越高。但凡事过犹不及,当大部分人才只关注这项并不能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业的时候,为了寻求“稳定”、“保障”、“权利”及其他人心知肚明的“物质条件”的时候,长此下去国家的经济会变成什么样子?

人才损失,消耗智慧

电影《天下无贼》中的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刘备为求贤才三顾茅庐,而我们的“公务员”不需要谁去求,而是像蜜蜂回巢一样,自己扎进,但能不能得到位置这就要看自己的“实力”了。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公务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人善于搞创作、有些人善于搞机械、有些人善于做生意……

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多元化。多元化的经济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每个行业都需要人才,需要专业性的智慧。而“中国式公务员热”让很多能在其他行业中发挥才能的人才流向不适合的岗位,让很多人才探索创新的时间浪费在了考试上,更是让智慧的创新禁锢在“现代八股”之中。人才不见,经济谈何发展。

公务员“热”长期烧下去无益于实体经济

公务员简单说来是依附于纳税人,为纳税人提供一定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公务员本身并不能生产“产品”。公务员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是协助国家经济发展,从中分得一杯羹的“分享者”。所以说公务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的是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但并不能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GDP在世界上一直遥遥领先,但是当我们看到公务员与中国GDP的比例超过发达国家20多倍的时候,中国经济真的那么“亮眼”吗?

有数据表明,社会中的律师越多,这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越低。而公务员与律师一样,都在分享着社会中的经济果实,本身却不能增添果实。所以,如果一个社会上的公务员过多且集中了过多的社会优秀人才,只会阻碍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体经济中的智力投入,这对社会的长期经济发展是没有益处的。

等待进考场的考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考公务员?为什么税务、海关等职位人们削尖脑袋想进?为什么偏远地区、气象等“最苦公务员”无人问津?答案只有一个,为求“安乐”。这种规避风险,明哲保身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大特色,影响着中国几千年。但是古人也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实体经济不能发展,人民怎能“安乐”?

还记得希腊经济危机吗?和中国一样,作为“政治”大国的希腊,公务员也受到热捧。公务员的高薪,高福利,高社会地位与中国如出一辙。而在希腊经济的主要来源于旅游,这项依赖于外部环境的支柱产业完全不能在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体制外希腊人民的福利待遇很低。当高福利引发社会动荡,而希腊利益集团不愿改革,不肯放手“合法”既得利益,希腊经济危机就此产生。可以说希腊的经济危机是被公务员拖垮的,希腊的经济“死”在了希腊公务员的“安乐”里。

如果在没有忧患意识,中国的长久经济将何去何从?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看看近期中国的股票市场的冷清,虽然不是“公务员热”直接造成的,但是也许蝴蝶效应的后果已然显现。

天津“公务员热”能带动天津“经济热”吗?

公务员报名已经截止,目前已经有150多万人报考公务员考试。这说明150万优秀人才早就开始为公务员考试做着各种“应试”准备,消耗着自己的“智力,至于结果也只能听天由命。

天津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地区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越来越热。天津地区国家公务员2011年招考54人,报考23797人,招录比达到1:441,;2012年招考589人,报考30041,招录比1:51;2013年招考605人,截止24日14时报考人数已达34327人。

公务员不断扩招,让更多人有机会去“搏一搏”,但是社会上的公务员越来越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为了公务员开始去消耗自己的智力,精力,天津经济的长期发展能像考公务员热一样“热”起来吗?这只能等待时间给我们答案。

(责任编辑:王昕)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视频 >

  • 英国遭暴风雨袭击英国遭暴风雨袭击
  • 歼-15完美演绎歼-15完美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