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首页|国内|国际|台湾|港澳|华人|评论|留学|创投|娱乐|文史|书画|旅游|视频|汉语|地方|论坛
海外网>>国内>>热评

“于丹被呛”中的喧嚣与理性

2012年11月19日14:28    来源:《齐鲁晚报》        字号:
摘要:对名人名家的观点和行为有异议,也是很正常的事,毕竟我们身处多元化社会,观点和思想不可能再达成一致,但应保持理性的态度,采取理智辩驳的方式,争取以理服人,而非用肢体暴力、语言暴力相对。

江德斌

日前,于丹在北大一场昆曲演出结束后准备上台发言时,遭观众呛声后下台。有工作人员证实,当于丹表示要代表观众向老艺术家鞠躬时,台下有观众喊:“我们不需要被你代表。”随后,场上不断有人要求于丹下台。(本报今日A15版)

正如所有突发性事件一样,“于丹被呛”在爆料之初,也面临着情节凌乱、传言夸大、版本不一等状况,其中最耸人听闻的说法,则莫过于北大学子集体呛声,要求于丹“滚下去”。但在后继微博爆料的澄清下,证实没人说“滚下去”,亦证实北大剧院的昆曲演出乃是一场商演,观众来自于全国各地,并不全是北大学生。

回到“于丹被呛”来看,嘲讽、挖苦、责骂、批评于丹的声音占据主流,理由则各不相同,有讨厌于丹动辄“代表”观众的,有厌恶其心灵鸡汤式观点的,等等。其实,且不管于丹学术水平如何、解读观点咋样,单从学术研究方面看,她有自己的自由选择,至于逢迎低俗文化、没有观照现实社会等,则外人也无从强迫。当然,于丹的走红,反映出社会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整体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才使心灵鸡汤式解读有机可乘。相应地,那些真正的传统文化学者,也要反思自己的方式方法,如何更好地与民众良性对接,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

“于丹被呛”并非大事,常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近些年来,那些走红的名人、名家,几乎都遭遇过类似场景,诸如阎崇年被掌掴、司马南被扔鞋等,均引起过不小的争端。对名人名家的观点和行为有异议,也是很正常的事,毕竟我们身处多元化社会,观点和思想不可能再达成一致,但应保持理性的态度,采取理智辩驳的方式,争取以理服人,而非用肢体暴力、语言暴力相对。

(责任编辑:王昕)

相关新闻 >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视频 >

  • 珠海航展精彩汇编珠海航展精彩汇编
  • 澳出现罕见水龙卷澳出现罕见水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