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11月19日电 大公报发表社评,全文如下: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昨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选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七人为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当选总书记。
随后,习近平举行记者招待会,以总书记身份发表第一次公开讲话。
香港市民从电视上观看了这一个过程,而几乎每一个收看和收听了习近平讲话的市民,异口同声的反应都是一片赞好之声。大家都称赞新一代的中央领导人看来年富力强、从容自信,都有良好的外表形象;新任总书记习近平更如一股习习清风,一站出来、一开腔讲话就已经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特别是他的讲话,既没有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艰深难懂的名词,而是非常平实、真实地讲了他当选之后要做的工作,每一个任务、目标都听得清楚、每一句承诺都听得明白,完全不像过去有些人的一些讲话那么枯涩难懂。
事实是,习近平当选后的头一次亮相、头一个讲话,已经迅速将「总书记」三个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大大拉近;习近平平易近人,讲话具说服力和诚意,一开始港人已经对这位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留下不一般的好印象。
而值得细味的是,为什么仅仅是十多分钟的讲话,习近平就已经能够令人对他的当选产生好感、感到信服,甚而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充满希望?这是因为,空言不足以入信、口号更不足以动人,习近平是用他发自内心的、对历史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巨大承担来作出这一番论述和承诺的;因为他眼中有人民、心中有人民,人民才会被他的讲话所感动。
事实是,据内地传媒统计,在习近平不到两千字的讲话全文中,出现得最多的是「人民」和「责任」两个字。
习近平是怎样看待、怎样解读总书记这个职位的?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地位、权力而是责任,讲话中提出了三大责任:
一是对历史的责任。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要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所、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还盼望孩子们能更好成长;
三是对党的责任,共产党正面对许多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党必须警醒起来,下大气力去解决。
在全场热烈掌声和近千中外记者的闪光灯和镜头面前,习近平想到的是历史、是人民、是党。
今天,作为领导十三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此时此刻,习近平清楚记得:
六十三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今天,在共产党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也已经昂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但是,中国还要更强大,人民生活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中国还必须向人类作出新的更多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待最终实现。习近平决心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此时此刻,习近平心中满载着十三亿中国人民,今天,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改革开放前当然已好得多了,但不少人还未过上安居乐业的富足日子,有人在为子女上不了好学校而发愁、有人在为住不上安全房子而担忧,他们担心收入追不上物价、更担心病了无钱医、老了无着落……。
习近平不仅认同人民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认为解决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作为总书记必须负起的责任。
此时此刻,习近平心中更加感到沉甸甸和不能释怀的,是对党那份不能放下的重任。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既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同时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部分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已经令全党蒙羞,薄熙来事件、刘志军事件更令党的形象受到损害。不从严治党、不切实改进作风,党将会失去人民的信任,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已再次敲响了「亡党亡国」的警钟。
港人回归祖国已经十五载,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对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不会改变,港人对新一届的中央领导人充满期望、也充满信心。
近年,习近平、李克强等都曾经访港,在港人中留下实事求是、平易近人的好印象。港人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集体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国家将会更加稳定团结,人民生活将会进一步改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党内的贪腐现象也会得到更有力的惩治。一个强大中国、幸福中国、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必将会得到实现。
(责任编辑:刘凌)